疯狂的“老子养生”世界是自己的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18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世界是自己的
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感动了很多人,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常见这篇短文,很多人更把结尾的点睛之笔提取出来。杨绛先生的原话是:“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篇感言让我想到了大家都知道的成语,“宠辱不惊”。老子的原话是,“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早就洞明了我们人性中的无明状态。我们跟外界相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我们的不安,都会支配我们的情绪,我们是如此甘愿把自己交给世界,如此自以为是地受外界的役使。这种不自知的无明状态使我们哭,使我们笑,使我们愤怒、压抑。
因此,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悲剧、闹剧。范进中举的戏目上演了千百年,甚至一个长期受压制的人突然得到了表扬或提升,竟然会心脏病发作或高血压骤升而死亡。至于被吓死的个案也不在少数。人们的身心像一根纤细的神经,随时因外界的招引而神经起来。一个倡导淡泊的名人在电话里对她的读者破口大骂;一个官员因小事闹情绪住院休养;一个时刻提醒自己要淡定从容的人突然因女友的一句话而暴跳如雷……以至于很多人经常提醒,别把这个消息告诉令尊,他会承受不起的。更多的怪现象是,我们时代的成功人士,多把身家性命跟国家、时局、世界大事、聚敛名利等等相联系。这些成功人士一直活在舞台上,随着舞台或观众的好恶来决定自己的心情,很多成功人士从“演员”演起,最后无一例外地变成了舞台上的小丑。
在老子看来,这种忘记自己身心健康的人是不道德的。他们连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惜,却要大众相信,他们是爱大家的,爱天下的;他们连自己的心灵都不重视,却要大众相信,他们是重视大家的,重视天下的。因此,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命运的报复,他们的身体、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如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是病人,很多节目的主持人是抑郁症患者,很多专家学者是缺失爱的孤家寡人,很多动辄生气吵架的夫妻是亚健康患者……中医理论和实践明确地支持老子的话,那些受宠若惊、受辱若惊的人有病,爱生气是一种病。
在老子看来,那些不重视自己身心健康的人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外面的信息上来,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希望参与外界的变化。他们的言行,在老子看来,无非是“自见”,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丢人现眼;“自是”,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我”,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自私自利,自我中心主义,外界都该他的,都是要服务于他的;“自矜”,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自吹自擂。老子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我,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后来的人一再以自己的表述向老子的思想致意,大概是从人生社会中看到了宠辱若惊的悲剧和罪错。人们感受到了相同的道理。因此人们会说,置之度外。人们会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们会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人们会说,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
在这些古典的表达之外,现代人同样有新鲜的表达。穆旦诗说,“每日每夜,我们计算增加一点钱财,每日每夜,我们度量这人或那人对我们的态度,每日每夜,我们创造社会给我们划定的一些前途。”诗人感叹,“我们生来的自由失散到哪里去了?”“我们衷心地痛惜失散到哪里去了?”“我们这样的欢乐失散到哪里去了?”杨绛的感言则是最新成果,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她还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杨绛的这一段话有些偏离老子的思想,当然她很快回到老子的轨道上,“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种感慨不仅是中国人的,也是外国人的。20世纪杰出的西方文化巨人、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感慨并告诫说:“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本是不重要的,说到底,最紧要的事乃是个人的生命——只有它创造着历史,只有这时,伟大的转变才首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