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解读《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解读《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解读: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该章的一个重点,难点就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是“道”的无为?又如何理解“而无不为”?二千多年过去了,诸多学者解读不一,认识不一,众解纷纭。有的学者还给予全盘否定,定为唯心论。给《老子》真经蒙上了一层阴影。
下面举几个例子供大家讨论:
(1)王弼注:道常无为:“顺应自然”也;无不为:“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
(2)金景芳老先生著的《周易讲座》一书第五页有这样几句话:《周易》不仅有辩证法,还有唯物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与《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不一样。张载讲“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老子》专讲无,《周易》言有不言无。《老子》是唯心论。周敦颐做《太极图说》在太极之前加了个无极,与《老子》的“道生一”一样,是唯心论。《周易》言有不言无,把太极看做世界的本原,是唯物论。当然不能说是彻底的唯物论。这段话给了《老子》全盘否定,定为唯心论,这是不公平的,因为《老子》言无都是有理有据的,其内涵深奥玄妙。
(3)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都有一个共识: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是一种消极的世界观,现代人提倡“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可老子却提倡“无为”,这与现代人思想不正相反吗?
(4)当今一些学者研老专家这样解释:“道”永远顺应自然不妄为,就能无所不为。
(5)也有人解释:“道”总是无所作为,但有没有东西不是出于它的作为。这是老子非常明确的主场。没有“道”就没有一切,“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
(6)我在一篇《道家的人生智慧与中华文化的避世结构》论文中见到作者解:“道”——无为:“道”是什么?是万物生成以前的状态……这个“道”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无为的,没有任何人为的,自然的状态,那什么叫无为呢?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早晨太阳出来,晚上太阳落下,太阳不是无所作为,还是有所作为的,这个无为它是相对于人的人为而言的……
当今研究《老子》的哲学界人士认为:“中国哲学史上,恰恰又大力提倡老子的无为思想,这对我们今天探讨和解决现代人思想的发展,进步仍有十分深邃的启示意义”。
以上几个方面,大家可以共同讨论、分析、总结。下面谈一谈个人的见解:
(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句中的“道”指的是哪个“道”?
(二):这句话中的“为”在古代如何解释?
(三):“无”和“不”两个词的含义?“无”与“不”连在一起用又有何用处?
(四):“无为”、“无不为”应如何理解其真正的内涵。
(五):以实例解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内涵。
解读:
(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一句中的“道”指的是哪个“道”?为什么要弄明白这一问题呢?因为“无为而无不为”所指的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在第二章“论道”中已经讲得十分清楚了,《老子》经文中一共七十多个“道”,在解读经文时,把这些“道”归为那个“道”来解,非常重要,你看,上面有人就把这个“道”说成混沌之“道”。(“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天下母)这就是误解。
这句话中的“道”,其一:指“天道”、“地道”(实指太阳、地球)其二:指万物中的“静道”——地球上的植物。
(二)这句话中的“为”在古代如何解释
这个“为”字在中国古代甲骨文、金文、石鼓文中就已经出现,一些现代学者曾根据它的形象构造,提出它所具有的原初语义:“人人瓜从象,意立者役象以助其劳事”(罗振玉)。“象以手牵象助劳之意”(商承祚)。“盖示以象从事耕作”(郭沫若)。由此可见“为”字在最初形成的时候,主要是指人们从事的农业生产劳动(“助劳”、“耕作”)
在《周易》、《诗经》等殷周典籍中,“为”字已经不限于特指的农业生产了,而是开始用来泛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从事的各种行为的活动,如《周易》中:“利用为大作”,“不利为寇”,“武人为大君”。《诗经》中:“改为”、“为政”、“为谋为毖”等……
到了春秋老子时代,“为”的意义就更广泛了,老子在他的经文中大量出现“为”字,如:“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为无为”,“有为”、“为大于细”、“无以为”、“有以为”、“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等等……老子经文中的“为”、“无为”、“有为”、“无不为”、“为无为”、“无以为”、“有以为”其内涵及其深奥,你看,在“为”的前面添加上一个“无”,就外表看,没有做事、好像“一无所为”。在“为”的前面加上一个“有”字,就表示“胡作非为”。在“为”的前面添加一个“无不”就表示“正在不停地做事”。还有“为无为”、“无以为”、“有以为”都有不同的内涵, 后面专有详解。
(三):弄明白这句话中的“无”、“无不”的词义。
一:无:无的本意是没有,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
二:无不:“无”和“不”都是否定词、对人的某种行为或某种事物加以否定,表是否定的意思。可是,若把“无”和“不”连在一起成“无不”时,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式,双重否定则表示肯定的意思了。如:“无处不在”、“战无不胜”等等……
(四):弄明白“无为”、“无不为”的真正内涵
“无为”:无:没有。为:行为、做事。无为:本意:没有做事。也可理解:无所作为。
“无不为”:无不:双重否定词,表肯定的意思,无不为:正在做事,忙个不停。
明白了“无为”、“无不为”的真正内涵实意,下面就可以解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奥内涵之意。
【释义】: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行为:从外表看上去没有做事,好像无所作为,然而恰恰相反,它却每时每刻都在无声无息地忙个不停,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忠于职责,做自己该做的事。
有人要问,这样释意,不是自相矛盾吗?前面讲“道”没有做事,好像无所作为,一转,接着又肯了“道”正是一刻不停地正在做事。问题就在这里,这就是这句真经的难点。其实也不难理解,老子前面讲“道”常“无为”是观其外,常见“道”在那里一直守静,无所作为,后面话题一转,用了一个“无不为”,是“悟”其内,发现“道”在不停地做事。所以才把话题一转又肯定了“道”的“为”。这正是唯物主义的辩证哲学。老子真经里的深奥哲理来自“天书”——“河图”及《易经》里的阴阳哲理,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理论,一是:先观其外,二是:后“悟”其内,给予定论的以。此来教诲世人,看待任何问题或事物都应一分为二,不能片面地看问题。更不能只看外表而不去观察内在的实质。
(五)下面通过实例更进一步来说明这一问题
前面已经知道这句真经的“道”,一:指“天地之道”(太阳、地球),即“可道”的道,二:指万物之“静道”,即“非常道”的道,我们就先观“天道”:(太阳)
A:“天道”(太阳):我们每天早晨看见太阳从东方升起,之后,又从西方落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天天如此而已。从表面上看,太阳在忙着干什么?不好回答,谁也看不到它在忙着干什么,在天空无所事事的样子。这就是外表观之,给“天道”(太阳)的定论,所以,老子曰:“道”常“无为”。我们再“悟”其内,大家好好想一想,地球上的万物是怎样生成的?万物生成之后,又靠什么茁壮地生长?我想,这两个问题大家都能够回答上来,一:地球上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太阳。前面在已多次提到这个问题:“天地交感万物生”,老子经文中“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一句中的“二生三”这个“二”里包含着一天一地,一天即太阳,一地即地球,是太阳的阳刚之气与地球体内阴柔之气交感之后,才生成了万物,这一现象是人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是看不见的“为”。所以。老子又把话题一转用了一个“而无不为”来肯定了“天道”(太阳)的“为”。其二:当万物生成之后,太阳知道地球上万物生长需要阳光和热量,于是,它就在自身体内不停的运行,通过运行,产生大量的热能(现代科学家称之为“热核反应”),于是,它就把自身的热能远远不停地从天空辐送到地球表面上来,这就是阳光和热气,就是这阳光和热气才保障了万物茁壮地成长,太阳的这一所为,人们同样用肉眼是难以观察到太阳是如何行动的,同样,是看不见的“为“。老子同样给了一个定论:“无不为”。所以,前面先观其外是“无为”,后面“悟”其内则是“无不为”。所以,老子笔下出真经,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B:“地道”(地球):地球,老子称之“万物之母”,我们人类今天也尊称地球为人类的“母亲”,在文人的笔下称人类每天所吃的地下水犹如“母亲”的奶水,当人们躺在沙滩上享受之时或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时,犹如躺在“母亲”的怀抱之中,尽情地享受着天伦之乐,又有一种说不出的自然美……
那么,请问有谁能亲眼看见地球这位伟大的“母亲”她每天都在忙着干些什么?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看不到吧,这是事实,这同样是观其外,看不到她在做任何事情。所以。老子同样也给“地道”下了初论:“无为”。然而,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悟”其内:一:地球与太阳交感实为天地交感生成万物,这一过程是永恒的,是人们用肉眼看不到的,地球万物之“母”化生万物之后又衣养万物生长,抚育万物成长、壮大。无时无刻在不停地忙碌着,她托载着大地上面的万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用自己的“乳水”滋养人类及万物生长,用自己的“肉体”为人类生存供养食物(粮食、蔬菜、瓜果),每时每刻都在忙个不停……还有,地球不停的自转,才有了白天黑夜之分,她又不停的公转,才有了一年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大地的这一所为,人们能看得见吗?所以,观其外,地球“无为”,“悟”其内则“无不为”,这正是老子真经:“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奥内涵。下面再看万物之“静道”。
二:万物之“静道”:
在“论道”一章中,对“万物之道”已作了详解。这里举二例来说明“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天性。
例一:大地上各种植物,花草、树木,这些植物都是“非常道”中的“道”,请君观察一下就会明白,你看,你家庭院内的几棵小树、花草、还有路旁的各种不同的树木,公园里到处都是这样、那样的花木。还大山之中的各种花木,你能看见这些花木整天在忙着干什么吗?看不到吧,它每天只是一动不动地在哪里守静,无声无息,观其外:“一无所为”,什么事也没有做。所以。老子笔下定“无为”。可是,再“悟”其内:这些花木开始从幼小越长越大,人人所知,是由自身的叶片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碳水化合物的结果,还知,这些植物的叶子每天所吸取的是二氧化碳气体,所吐出来的却是氧气,它们吸的二氧化碳却是人类吐出来的气体,可它们吐出来的氧气正是人类所吸取的气体,植物的光合作用。吸二氧化碳,吐氧气的这一行为是人们用肉眼难以观察到的。这正是“静道的无不为”,这不正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典例吗?
例二:“人造的物道”
你看哪些高楼大厦,各式各样的房屋,都是“非常道”的“道”,人们用肉眼能看见它们每天在干什么是吗?此为观其外,你一定会说:“一无所为,它们什么 事也没有做,”是呀,单从外表来看。它们每天和大树一样在“守静”,一点也看不到它们在忙什么?可初定“无为”。再“悟”其内,可这高楼大厦,各式不同的房屋,它们每时每刻都在为人类服务,它们为人们蔽日、遮雨、挡风。驱严寒,你看,当狂风暴雨来临之际,它们第一个冲上前去为人们挡住狂风暴雨的侵袭,每当夜幕来临之时,人们可以在里面安然入睡,可它们坚守岗位,为人们站岗放哨,防“外敌”侵扰,成为人们的“保护神”。人们在里面办公、娱乐、办工厂、开会、放家具等等……这些正是它的“无不为”。
以上这几例都能足以证明老子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论断是正确的,是唯物的,是辨证法,老子通过先观其外,后“悟”其内,以“道”的真实内涵才下的这一论断。
《老子》本章的一个难点就是道的“无为”、“无不为”,通过上面的实例,人们对“道”的“无为”、“无不为”必须用“悟道”的方式去感悟才能真生“悟”出老子真经的深奥哲理,所以,学习,研究老子的“道”文化,必须先学会“悟道”。金老先生的《周易讲座》第 5页,批《老子》专讲无,《周易》言有不言无,《老子》是唯心论,这一批判是误判。上面的几个实例,“道”在一刻不停的忙碌着,尽心尽职地为人类服务,也可以称为“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道”的行为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只能用感官去“悟”,可我们用感官“悟”出来的东西又是真实存在的,人们用肉眼看不见“道”的行为可称之为“无”,可用感官“悟”出来的真实存在的东西则可称之为“有”。如:“天地交感万物生成”就是人们用感官“悟”出来的真理,可又有谁亲眼看见过天与地交合的行为,那是看不见的,可正是这看不见的“交合”却又生成了万物,直到人类世界,这不正是老子的从“无”到“有”吗?老子的从“无”到“有”与今天人们造出的一句成语:“无中生有”又有何关联?请君自悟吧……
下面解读经文以下的全部内容。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得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注释】
(1)守之:之:代“道”。“守之”意为“守道”。其深层内涵:侯王(中国古代高层统治者)如果能够坚守“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去治理国家。(象“天地之道”那样,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服务)
(2)万物将自化:本意:天地化生万物之后,不占有,不主宰,不自恃,让万物自己自由成长,演化,自生自灭。其深层内涵:侯王治国对待天下百姓能象“天地之道”对待万物那样,给百姓以自由生活的空间,不以暴政治国,让百姓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3)吾:第一人称,这里不作老子本人,意指“守道”、“行道”的侯王。
【译文】:
侯王如果能坚守“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精神去治理国家,象“天地之道”那样,全心全意为天下百姓服务,以正治国、立公为民,对待天下百姓能象“天地之道”对待万物那样,给百姓以自由生活的空间,不以暴政治国,让百姓自由自在地成长生活着。老百姓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私欲之心,贪欲之心或者会有胡作非为的行为,这样,“我”(“守道”、“/行道”的侯王)就将用“道”的质朴来教化他们,安定他们。用“道”的质朴来教化他们、安定他们,这样,他们慢慢地就不会产生私欲之心,不会胡作非为,他们不再会产生私欲之心,并以“道”为榜样,坚守清净,这样,天下(国家)将自然而然地归于正道——社会安定,人民安康。
牢记老子的教导:为官者若能“守道”、“行道”,定能“安邦定国”。“守道”、“行道”就是“道”的“无为而无不为”(以上实例为根据),又简称“无为”,老子在经文中有多处使用“无为”。古今诸多哲学家们大都用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治国之本,又称为“无为而治”。那么,对“无为而治”应如何理解其深奥内涵呢/请看下节:“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