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是宇宙观的最早萌芽和起点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是宇宙观的最早萌芽和起点
春秋战国时期,在哲学思想领域,是我国宇宙观早期萌芽和初步形成的阶段,诸子百家中的不少学者都对"宇宙"观做了不同的研究和描述,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研究老子的"道"及其《道德经》有着重大的启示和意义。
春秋末期的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是老子的学生,又是范蠡的老师,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文子》,又称《通玄真经》,《文子》的首篇《道原》即开宗明义地解释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说:“夫道者,高不可极,深不可测,苞裹天地,禀受无形,原流泉浡,冲而不盈,浊以静之徐静,施之无穷,无所朝夕,表之不盈一握,约而能张,幽而能明,柔而能刚,含阴吐阳,而章三光;山以之高,渊以之深,兽以之走,乌以之飞,麟以之游,凤以之翔,星历以之行,以之取存,是天地万物的起源。道先天地而生,窈冥无形,浑而为一,一分为天地,轻清者为天,重浊者为地,四时阴阳亦依此而生,万物乃得以生存活动",”道无形无状,无所不包”。
最重要的是他在《文子·自然》中对"宇宙"观作了表述,他说:往来古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宙"表示的是时间观,"宇"表示的是空间观.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关于"宇宙"观的准确表述,与现代宇宙的概念(宇宙就是具有时空属性运动着的客观世界)基本一致,标志着古代"宇宙"观的初步形成。
战国初期的墨子,尸子对"宇宙"观也作了各自的表述,墨子在《墨经》中将时间观定义为"久",将空间观定义为"宇".尸子,名佼,杂家代表人物之一,在其著作《尸子》中说:上下四方曰"宇",往来古今曰"宙".这点与文子的表述相似。
战国中期的庄子,惠子对"宇宙"观也作了各自的表述,庄子在《庄子·庚桑楚》中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又在《庄子·齐物论》中说:奚旁日月,挟宇宙?这是宇宙二字连用的最早记载.惠子则把空间观表述为"大一","小一"。
而早于上述五位学者的老子,对空间概念,时间概念,即"宇宙"观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他在《道德经》第25章表述如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不知道天的外面混成事物,先天地而生的万物之母叫什么,勉强称之曰"道",曰"大"。
从全文来理解,《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二十一章原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第二十五章(如上).第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可以看出这个"道"表示的是天地,空间概念。
老子把"大"解释为"逝","远","反","逝"指过去,逝去,流逝,"远"指久远,遥远,"反"同返,指反复,往返.仅从《道德经》文中看不出这个往返流逝的事物是什么,看不出这个"大"究竟指什么,但是,如果结合文子和尸子的"往来古今曰宙",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大"指的是往返流逝的时间,即时间概念.虽然老子对空间(道)和时间(大)的表述不如文子表达的准确,但可以看出,老子的确是在描述空间和时间概念,这点与上述五位学者是一样的,老子对宇宙(时空)的研究和表述可以说是古代"宇宙"观的最早萌芽和起点,也就是说老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和探索"宇宙"观的哲学家,他所说的"道"就是指空间,指宇或宇宙。
下面,把老子的"道"理解为"宇宙,来检验一下.先来检验一下《道德经》的第1章开篇前二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名词,宇宙(道),第二个道是动词,知道,第三个道是名词,道路.联贯起来也就是说,宇宙(道)是可以知道的.这个道不是平常说的道路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第一个名是名词,宇宙(道)之名,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第三个名是名词,指名称.联贯起来就是,宇宙这一事物是可以命名的,但不是平常已知事物的名称。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二个名都是指"宇宙(道)这一名称",联贯起来就是,宇宙这一事物在命名之前,命名之后都是天地万物的起始和源头。
因此,《道德经》第1章开篇二句最难懂的句子可译成:宇宙(道)是可以知道的,这个(道)不是平常说的道路的道,宇宙是可以命名的,但不是平常已知事物的名称,在宇宙被命名之前,命名之后,它都是天地万物的起始和源头.
接着,来检验《道德经》第25章最后一句: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宇宙),(宇宙)法自然。
"道"的概念大致清楚了,那么,人法地,地法天,这个"法"字该如何理解呢?
“法”字,在古代汉语中多用来表示“法律”、“刑法”等含义,在西周金文中写作“灋”,与其它汉字一样,是一个绝妙的意象丰富的象形文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灋,刑也。平之如水,故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灋由三部分组成:氵、廌、去。氵,平坦之如水,一说喻示法象水一样平,是为公平、公正;一说将人犯置于水面凛去。廌(音zhi),神兽也。
古代汉语中“法”的含义是复杂的多样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意义是:(1)法象征着公正、正直、普遍、统一,是一种规范、规则、常规、模范、秩序。(2)法具有公平的意义,是公平断讼的标准和基础。(3)法是刑,是惩罚性的,是以刑罚为后盾的.(4)有效法,取法之意。
那么,《道德经》第25章最后一句该如何理解呢?
目前,大多数学者把"法"解读为"效法","人法地",即人效法大地,还可以理解,"地法天",即大地效法天,这就难以理解了,因为大地是没有思维意识的,怎么能效法天呢?天又怎能效法宇宙呢?
显而易见,把"法"解读为"效法"是解释不通的.那么,究竟该如何解读"法"字呢?
联系上下文,"法"字,在这里解读为"统一,规范"最为恰当.在古代汉语中,倒装句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法(于)地,地法(于)天,天法(于)道,道法(于)自然.联贯起来就是:人类统一规范于大地,大地统一规范于天,天统一规范于宇宙,宇宙统一规范于大自然.简而言之,自然界主宰着宇宙,宇宙主宰着天,天空主宰大地,大地主宰人类.
经过检验,可以看出,原文语句通顺,含义明确,概念清楚,简明扼要.因此,可以初步断定老子的"道"的含义是指空间,指"宇宙".当前急需的是要返璞归真,正本清源,还原一个朴素真实的老子,还原一个原汁原味的"道".我们相信老子道"的神秘千年面纱即将揭开。
综上所述,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位学者,对时空(宇宙)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对我们研究老子"道"的含义起了积极的作用.老子一直想给时空概念起个名称,但一直没有最合适的,只得勉强称之曰"道",曰"大",是他的弟子文子帮他取了一个恰当的名字"宇宙",老子对"道"(空间)和"大"(时间)的定义是我国古代"宇宙"观的最早萌芽和起点,老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研究和探索"宇宙"观的伟大的思想家,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思想的伟大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