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正气之源、力量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充分发挥文化浸润心灵的作用,广泛传播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观,激发社会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并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软实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超强的包容性与生命力,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文化源泉。儒家的积极有为、礼乐优雅,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大气刚健的文化精神风貌和谨严理性的社会人伦秩序;道家的应天道、法自然,丰富了中国人的智慧和精神世界。深圳提出要构建“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的“四型”城市文化,一个最重要的思想来源就在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要争当文化发展的排头兵,真正实现“民族立场、深圳表达”,更不能缺位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弘扬。
    道家文化的特质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特质,与儒家相反相补、相辅相成、相互激荡,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条主线,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创新活力,并以其开阔的思维、宽广的意境,丰富了中国人的生命智慧及精神世界,把人们的目光和境界引向高远。
    相对于儒家,道家文化主要有如下特质:
    1、崇尚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崇尚自然,把目光和思考范围从人生社会扩展到整个宇宙。它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最高准则,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自然与人为是相对应的。提倡人文理性和积极有为的儒家无疑把握了人为的一端,而道家则把握了自然的一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五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天下万物都是一种自然的存在,没有外在的仁爱恩施也都能循着各自规律运行发展。花开花谢、潮起潮落、鹰飞鱼跃,这一切都不是人类理性和文化“有为”的结果,都是自然呈现的,但尽管没有人为干预,却处处充满生机,“无为而无不为”。
    在道家看来,顺任民情,无为而治,才是抓住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根本,才是最尊贵的道德。特别是对一个大国来说,更应该实行无为而治,因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六十章)人为强作会导致国家的混乱,就像搅煮烂了的小鱼一样不可收拾。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核心主张。在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人定胜天”所带来对自然界的肆意侵占与破坏;感受到的是社会环境的宽松自在、社会风尚的淳朴宁静,而不是种种礼教桎梏的压抑沉闷、人欲横流的争逐喧嚣。
    2、重视个体、率性自由
    与儒家重视人的群体性、强调社会依存性相反,道家重视人的个体性,强调自然自主性和率性自由。它认为,“天下有常然”(《庄子·骈拇》),“万物将自化”(《老子》三十七章),天下事物都有它本来独立存在的个体性和内在规律,都能够不假外力自由自主地发展。所以,每个人生来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都具有自然生长自由发展的天性,这种自主自由的天性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应该受到伤害和破坏。
    人之所以为人在于它的社会性和群体性。每个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就必须依存于家庭、依存于社会群体,所以必须被社会化。而社会是依靠一定秩序、一定规则建立和维系的,因此人必须逐渐学会懂秩序、守规则、培养相关理性,为此就必须舍弃自己与生俱来的一些自然禀赋、自然习性,以理性规范感性,也就是被“文”化,从而融入社会。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被文化、被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群体也就由此得以维系和发展。尚文化、重秩序、倡理性、强调社会群体性高于个体性,这就是儒家所致力的方向,它的“仁、义、礼、智、信”都源于此而展开。
    但人也是自然的产物,有自然性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其天生的自然禀赋和自然情性,正是这种各自不同的自然禀赋和自然情性的存在,才构成了社会群体的复杂多元和多姿多彩,而个人也由此得以自由健康的发展。因此,人的这种自然天性不应该因强调社会群体性而被忽视甚至泯灭。正是从这一点出发,道家强调和维护了人的自然性和个体性一面。
    道家崇尚的是一种率性自由、自然自主的“天放”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情态下,每个人都不需要用各种文化礼仪装饰、限制、束缚自己,都能够依照自己自然朴素的天性生活,拥有踏实宁静的安全感和家园感。道家这种率性本真的生活姿态和社会愿景,体现的恰恰是对生命个体的真正呵护,对民间疾苦的敏锐感受和深切同情。
    3、贵柔尚弱、为而不争
    与崇尚刚毅坚强、积极进取的儒家相反,道家贵柔尚弱,倡导为而不争。在道家看来,“柔弱胜刚强”(《老子》三十六章),“至柔”可克“至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四十三章)崇尚为而不争:“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八十一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八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六十六章)因为他不相争,所以天下的人都没人能与他争,而乐于拥戴他。
    假如说,儒家阳刚进取、尚强争先等正面品质,在推动社会进步、带给社会正能量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残酷的争夺倾轧、给人予紧张感和压迫感等负面因素的话,那么,道家贵柔尚弱、居下不争等反面品质,则给我们带来谦卑、温润和舒适感。就像水润泽万物、和风细雨滋润大地一样,它消解和舒缓了儒家的这些负面因素,并给人们带来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人生智慧和生活姿态,从而使社会形成刚柔相济、全面健全的人格心理结构,更加稳健地向前发展。
    4、理论思辨、豁达高远
    与儒家只言“人道”而“罕言天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庄子·齐物论》)的“道德哲学”不同,道家是“思辨哲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的开创者。除了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四十章)的哲学本源和本体论外,道家还提出了气、自然、朴素、有无、动静、虚实、祸福等一系列概念范畴,并给人们提供了有无相生、大智若愚、祸福相依等辩证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哲理智慧和思维方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章)“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二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毫无疑问,当人们意识到人类只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并把目光和思考范围从只关注人生社会转向关注整个宇宙自然时,人们的境界、胸次、思维等等一切都变得开阔、拓展而豁达高远了。由此,人们可以看到面对浩瀚宇宙时自己渺小的一面,而不再患得患失地执着于眼前一己之私的一切;可以放眼大千世界,而不再终身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人生社会的功名利禄,或探究宇宙奥秘,或怡情山水,或简朴自在、平凡安静地过着自己自得其乐的生活。这就是道家给我们提供的不同于儒家的另一种生命格调和生活方式。从这种生命格调和生活方式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的“诗意地栖居”,感受到人生社会的自在舒展与丰富多元。“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鱼因忘情地畅游江湖而悠悠哉哉,人因忘情地顺任自然而自由逍遥;与其在困境中相濡以沫,不如忘情地畅游江湖自由自在。而在这样宽松自如、豁达自在的氛围和境况下,人的创新力、创造力、创意等等也随之得以焕发和产生。
    5、反省批判、万物平等
    可以说,从创立之始把思考范围扩大至关注整个宇宙自然、并把统摄宇宙一切的“道”作为核心概念建立自家学派体系时,道家便拥有了俯视诸子百家的先天高度,具备了评点其他百家的特质。所以,道家的反省批判精神可谓与生俱来。
    道家敏锐地洞察到社会文明和人类智慧消极阴暗的一面:“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人类智慧在推进社会和文明发展的同时,也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带来心机狡诈、人性堕落、道德沦丧的一面。由此,要让社会有“道”,就必须“见素抱朴”、回归自然本真。
    作为平民哲学,道家还从万物平等(“齐物”)出发,反对一切等级权威与专断独裁。它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天地万物是平等的。“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庄子·至乐》),世间万物没有凌驾于一切高高在上的绝对权威,只有相对的差异。
    以对立反省批判方式制约、提醒、激荡儒家,这无疑是道家最显著、最根本的特质和价值。在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正是道家对儒家相反相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激荡,使这两大传统文化主干构成一柔一刚、一反一正、一破一立、一阴一阳、一隐一现、一静一动、一虚一实的良性互动关系,才避免了儒家独尊所带来的片面、专断、单一、僵化等弊端,从而使中国文化获得了更为全面多元的思想智慧、更健康的创新活力,绵绵不绝地不断丰富不断演进至今,其由此形成的社会心理积淀,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学问”(牟宗三《中国哲学的特质》),道家所贡献给我们的“生命的学问”、生命的智慧迥然不同于儒家。正因为有了道家,我们得以拥有了对立并互补于儒家的另一种生命智慧和生活方式:对于社会,我们除了有理性严谨、刚毅进取的儒者,也有率性自然、自由超脱的道者;对于个人,我们除了可做一个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有责任担当、实现社会人生价值的儒者;也可做一个顺任天性、自由自在、有闲情逸致、超脱功名寄情山水的道者。由此,我们的社会既庄重紧张又自由活泼、既关注人文也关注自然,我们的人生既有社会担当又自在美好,我们的民族性格既有阳刚进取的一面、又有柔和娴静的一面,既有勇猛坚毅的一面、又有内敛温婉的一面,既有恭谨文雅的一面、又有潇洒飘逸的一面,等等。这,就是道家带给我们的宝贵生命智慧,留给我们的永恒文化价值。
    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发展
    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深圳的城市实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已稳居国内城市前列,通常被认为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国内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惯用称谓。被誉为“一夜城”的年轻深圳之所以创造了“深圳速度”,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建设成就,与深具儒学特质的改革创新、拼搏进取等特区精神密切相关。
    但是,与社会经济建设成就不相匹配的是,深圳的理论学术、哲学社会科学却严重滞后,得不到相应的发展。深圳要真正成为有厚重度和思想文化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补齐理论学术发展这个短板,已越来越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
    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家文化历来以擅长理论思辨、追求抽象玄远而著称。因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我们只有既弘扬“实用理性”的儒家文化一方,也弘扬思辨玄远的道家文化一方,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传统文化的偏颇。而另一方面,道家文化擅长理论思辨的特质也正好对深圳补齐理论学术短板有助益。
    弘扬道家文化,我们不是要弘扬它“不敢为天下先”的老成暮气,而是要弘扬它尊重自然客观规律、擅长思辨玄远、重视个体自由、崇尚万物平等等不同于儒家的特质智慧。由此一方面弥补和舒缓儒家“实用理性”所带来的负面因素,也给拼搏进取的人们带来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人生智慧和另一种生活样式。与此同时,也使年轻的深圳在逐步迈向厚重的文化旅程中,形成刚柔相济、张弛有度、全面多元的健全文化和社会心理结构,更加稳健地向前发展。
    在物质生活和人文精神都颇为丰厚的当下深圳,人们大都向往着大自然,向往着人与自然的合一,向往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诗意地栖居”那样的生活。应该说,这种生活愿景与道家文化密切相关。而这种生活样式、这种宽松自由氛围,不仅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活品质,又往往能带给人们玄远无限的思维空间,从而有助于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以及种种文化创意创新。而这一切都与深圳的发展相契合,因为深圳是一个提倡和注重创新的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是深圳的发展目标。因此,完全可以说,道家文化对进一步拓展深圳城市文化的宽度和高度,助推深圳的文化创新发展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均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文化与深圳文化的创新发展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