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2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七十七章所要阐述的观点就是文中的一句话:"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是位哲人,在此他以哲学观念来回答:为什么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至于说"(舍有余以补不足)老子的愿望是好的,但在考虑如何实现这一愿望时,他们并没有提出任何积极的斗争纲领,而是向剥削者说教,妄想他们发善心,这又充分暴露了他们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的软弱无能"这话就太冤枉老子了。之所以冤枉说明讲这话的人没有读懂<老子>七十七章。老子写这一章也不是呼吁侯王们以有余奉天下,并效法圣人,希望相当地纠正社会不公;老子说得很清楚明白: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一、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这是把"天之道"比喻为"张弓"之道。张弓是射箭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包含着一个哲理,具有普遍性,是自然界万事万物遵循的法则。
    张弓包含着怎样的哲理呢?张弓是把箭杆弹射出去的一种方法,弓本身由弯弓背和弦组成,拉弦张弓,箭在弦上,放弦箭出。因为制弓的材料具有弹性,把弓做成弯曲型,连接弓两端的绳索叫弦,拉弦时弓两端相向收缩,收缩的距离等于弦向后拉动位移的距离。弓两端相向位移的距离叫"有余者损之",弦的中点也就是和箭尾接触的位置向后拉动的位移距离叫"不足者补之"。弦本身是不能拉长的,之所以能向后拉动而位移,是弓背的弹性位移给的距离。射箭时手握弓背其两端处上下位置,所以在拉弦时弓的高端向下移动叫高者抑之;弓的下端向上移动称"下者举之"。
    传统的解读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错误地理解了"张弓"的意思。<说文>解释"张"的本义是把弦安在弓上,所以,高亨代表了这一派,作"张,施弓弦也"的解释。还有一派解释为"射箭瞄准"。这两种解释都是人的意识在起作用,而不是讲张弓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方法。"张"是动词,"弓"是名词;"张弓"就是开弓、拉弦。因为"张弓"本身具有这个"损有余、补不足"的功能,老子也就是讲这个功能的原理,而不是讲人的操作。
    由此,这一段话可译为:自然界普遍遵循着一个法则,犹如开弓拉弦所显示出来的法则一样啊!手握弓背其两端处上下位置,拉动弓弦向后移动,同时弓背高端向下抑之,弓背下端向上举之;弓背两端能相向收缩则有余者损之,弓弦能被拉动则不足者补之。
    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通过"张弓"这一实例,引出"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道理,说明在自然界物与物之间均存在互补的关系,极具普遍意义,可以视为这是自然界万物均遵循的一条法则,故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比如:天地对万物,天地以其阳光、空气、水和土地之余舍予万物生命之必需。天地若有情,天地永远滋养万物和人类的所为就是"天之道,舍有余而补不足",就是天地的大公无私的精神。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实质上就是老子公于天下的政治主张。老子坚信人类社会一定会经过美与丑、善与恶的斗争,发展到"挫其锐,解其纷"的历史阶段,最后达到以美战胜丑、善战胜恶的历史性转换,实现"和其光,同其尘"的和谐社会。人类社会实现公于天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毛泽东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立,历史性地证明了老子的主张是完全正确的。
    三、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在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代,是少数当权者压迫和剝削广大人民的社会,归根到底是私有制社会。老子称这个社会是,"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这个"人之道"是指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以来所奉行的私有制,它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循的私有制法则。占人口绝大部分的劳动者所劳动的成果,积累的社会财富被极少数有权有势的人占有,不仅如此,劳动人民还背负着沉重的苛捐杂税,供少数富人花天酒地的生活。所以,老子说"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人之道"是阶级社会的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法则,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都是执行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法则。从历史发展各个阶段的政治制度来看,老子把原始社会的政治制度叫"道制",实行的是"无为而治";原始社会开始瓦解到奴隶社会兴起的过渡阶段,其政治制度叫"仁制",名义上执行"无为治国",实际上执行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礼制",谋划制定政策如何在政治上压制人民不敢反抗,从经济上如何搜刮民财,老子叫"以智治国";资本主义社会执行的完全是法制,经济上剥削劳动力的剩余价值,政治上直接以武力镇压反抗,形成法制化。几千年来人类社会的私有制根深蒂固,而执行这个制度的国王、皇帝、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其间不乏有好国王、好皇帝、好总统,但始终逃不过私有制的轮回。就是老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诸侯割据,战乱纷争,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那些所谓的仁者,礼者谁能改变"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私有制社会?不能。但老子坚定的呐喊: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四、熟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说出这句话,表明了老子的坚定信念。他说唯有道者能有余以奉天下,其意义是很深远的。老子面临他当时的仁义社会是欺骗谎言横行,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怎么办?他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方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话的潜台词是要来一㘯革命运动,不推翻私有制的反动统治,以人民政权取而代之,就不可能实现从"损不足以奉有余"向"损有余以奉天下"的转换。二千多年以后,老子的主张终于实现了。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私有制的一统天下,建立了以人民当家作主的、公于天下的新中国。
    在当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天下,唯有毛泽东这个道者创立了"损有余以奉天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老子的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不谋而合,时间相隔虽然有两千多年,但他们的世界观是相通的,他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是一致的,只不过毛泽东把这一思想变成了现实,所以,毛泽东思想更伟大,毛泽东更伟大。
    毛泽东的治国方针与老子的治国主张是相吻合的,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公于天下。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首先消灭了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公有制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国家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都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成员无论是农民、工人、干部其政治地位一律平等。特别提倡知识分子要与工农兵相结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使其知道粮食是种出来的而不是买来的道理,知道劳动创造财富的艰辛和苦难的道理,知道工人、农民等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人民创造的财富归国家全民所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的住房、医疗、教育由国家负担,这大大减轻了人民的后顾之忧。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提倡"向雷锋同志学习",学习他憎爱分明的阶级立㘯,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阶级斗志。雷锋同志做好事不留名只是一个方面,全面地学习雷锋精神才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毛泽东治理的社会和谐、安定、太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五,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人类寄居在地球上,人类必须遵循和效法地球的规律;地球存在于宇宙,地球必须顺应宇宙的规律,宇宙规律就是道,道就是自然规律。毛泽东和老子都主张"损有余以奉天下"的公有制社会,因为这是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毛泽东就是当今的圣人,所以"圣人为而不恃"。毛泽东对于中国人民革命取得"损有余以奉天下"的社会主义胜利,认为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告诫全国人民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坚持继续革命,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所以"圣人功成而不处,"。
    道者能有余以奉天下,是因为道者执行了"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无为之教"。为什么道者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的思想修养?因为这是道者"不欲"的本性所表现出来聪明才智,"其不欲见贤"者也。那么,道者"不欲"的本性又是怎样的呢?老子是这样描述的:
    应诺声与呵斥声相离多远?美与恶能分离吗?人害怕的什么,我不可不怕,这些对立的矛盾存在于宇宙之中,无穷无尽。善良的人们熙熙攘攘从四面八方拥入祭祀圣地,有的人向神灵供奉三牲,有的人一个接一个的登上祭坛向神灵顶礼膜拜,唯有我远离祭祀人群独处清静。我的心反而感到坦坦荡荡,甚至浑浑沌沌像个不会发出笑声的婴儿。善良的人们啊,也夠辛苦了,如此这般也不会有好的归宿。众人皆有余,而我只是这个"损",我愚人之心吗?有些人分明是在追求钱财,我独昏昏不动心。有些人对钱财斤斤计较,唯有我浑浑噩噩。众人都为自己的目的而奔忙,唯有我像孩童一般顽皮而又天真。唯有我不同于众人,但是,我特别崇敬的是用乳汁喂养了我的母亲(原文见<老子>二十章)。这最后一句的寓意,应该是,我最祟敬的是教育我茁壮成长的伟大人民。
    毛泽东就是这样"其不欲见贤"的道者、圣人。道者宠爱人民,人民宠信道者,人民就可以把治国的重任托付给道者,这就是为什么"唯有道者能有余以奉天下"的理由。任何反对毛泽东的人,都是历史上的跳梁小丑。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