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水道口|文化】什么是“无为”?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3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水道口|文化】什么是“无为”?
极简主义向来是中国传统文人所向往的旷达的生活方式。《论语》就曾经记载道: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简陋的物质条件之下,别人担忧不已,独有孔子的弟子颜回却能保持快乐的心境,而他的快乐肯定有一种内在的信仰在支撑着,这使得他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极其简单。个人的物质欲望简化后,个人变得容易满足,文人称呼这种精神境界为“安贫乐道”。
★
而作为中国传统宗教之一的道教更是把道教的无为思想和极简主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道家讲无为,并非不做事,而是无为而为,包括三个方面:
★
一、目的无为
做事不以身外之物为目的,只做顺应自然,符合道的事。不为名利而累。这并不是道家高尚,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生唯有顺应自然才符合道,所以一切不顺应自然的东西他们都反对。庄子宁愿贫困也不接受楚王邀请为相,就是因为他认为做官不符合道。但并不是说道家无追求,他们只是放弃不符合道的追求。在名利等身外之物上“无为”,而全力追求个人之外的大目标,大志向。
当然对到底什么是大目标,不同流派、不同人会有很多不同的回答,儒家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讲普度众生,“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国家讲中国梦。而道家心里的大目标就是道,就是顺应自然,最后达到天人合一。道家追求这个大目标一直没放松,一直是很有为的。不是他们的有为,我们今天不会知道还有老子、庄子,还有道家思想。由此看来,道家的无为只是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身外之物,淡泊名利。不是什么都不干,都不想。我们不能只讲“无为而为”前两个字,忘了还有后两个字。
耐人寻味的是,越是不太看重结果的,讲无为的人,最后往往会取得巨大成功。中国有句俗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就是这个道理。莫言说自己写作就是快乐,没想过得大奖,却偏偏撞上了诺贝尔奖。而多少人为此拼搏一生、挣扎一生,最后却遗憾一生、痛苦一生。
二、方式无为
只按对的方法做,顺道而行。
生活中有很多瞎折腾的事情,比如亩产万斤稻,黄牛赶集,还有为了蒙骗领导把沿马路山上全部涂层绿色冒充绿化。庄子书里面也有很多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寓言,比如混沌之死,鲁候养鸟。其实按道家理论,最好的管理就是不折腾,少做可有可无的事,这样也就没有多少事情可做的。所以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 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想想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到处都是心急火燎的,都在说忙,很多事是不是一定要做呢?我记得“非典”时期,领导也不来检查,我们也不去汇报,只是打打电话,发发邮件,企业反而管理井井有条,一点也没乱。我们也不请别人吃饭,也没人邀请我们吃饭,请了也不去,不怕得罪人,结果上下左右人际关系还是很好,这说明以前我们每天应付各种会议、各种饭局,我们觉得一个也少不了,其实绝大部分是瞎折腾,完全可以简化!这也许就是道家思想的方法无为吧。
三、程度无为
最小原则,不得已而为。
道家思想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知足、知止。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是指以具备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为满足,知止就是满足之后便不再求取,对超越生命基本需求的利益,采取无为的态度,不去追求。因此,知足知止其实就是“为”的最小化,是不得已而为。比如庄周贷栗,家里没米下锅,又一时卖不动草鞋,只好去找监河侯借。“贷栗”是为,但这是不得已而为,所以还是无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名士“最小化”为的故事,非常耐人寻味。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思想家严遵住在成都的一条街上,以占卜看相为生。因为他为人质朴,又饱读诗书,特别熟悉老子的道德经,所以生意很好。但他每天看相只赚100个铜钱,够一天的生活了,就收摊回家,著书立说。
道家强调的”不得已而为“,本质上是通过人对自然的有限攫取来达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长久共处。这种观点其实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有论述,都有记载。《论语》里就说孔子“钓而不纲,射不夜宿”,说孔子只钓鱼不网鱼,只射飞鸟不射栖息在树上过夜的鸟,这就是“有限攫取”。当然,儒家是用中庸思想来说明的,但效果是一样的,都是要我们知止知足。而道家的“不得已而为”观点在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