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2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
  “道”和“德”不仅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而且是道学文化体系的核心概念。道学文化的“道”、“德”和通常的“道德”有何差别,如何准确把握道学文化中“道”“德”的深刻内涵,是学习、研究道学文化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老子的“道”
    “道”是会意字,由“首”和“走”组成,其本义是“道路”,也就是脚踩之路、行走之路。但在《老子》中,“道”则有着其哲学意义上的丰富内涵。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道”如果可以说出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开篇之始,老子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语言的局限性问题——“究竟的真实”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正如“一百个读者能说出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道学意义上的“道”需要用心去体验,去感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也。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第四章)。“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非常的深远,好象万物的本源。它消磨自己的锋锐,消除自己的纷扰,调和自己的光辉,把自己混同于尘垢。看不到的它又好象确实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后代,似乎是天帝的祖先。可见,道是用虚柔调和的方式作用于事物,从来都不激烈、不极端、不盈满过甚,而是渊深博大,统筹兼顾,一视同仁,是宇宙万物的主导力量。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老子》第六章)。“谷”就是山谷,引申为空虚;老子所谓的“神”,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神仙,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性;“谷神”就是“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谷神是不会死亡的,是玄妙的母体,即“道”是永恒的客观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曰: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道“独立而不改”,所遵循和效法的就不可能是“自然界”的“自然”,而应该是自己本来的样子。这段话意译过来就是:有一个东西混然天成,产生于天地形成之前。它寂寞空虚,独立存在而永远不会改变,循环往复永不衰竭,可以称为万物的本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就把它叫做“道”,勉强叫它“大”。“大”的意思是成长直到消失,消失的意思是远行,远行的意思是返回原来的状态。所以说,“道”、天、地、人都是无限大的。世界中有四样东西是无限大的,人占到其中的一个位置。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己本来的样子。就是说,道绝对独立的进行着循环往复的自我运动,没有主宰宇宙万物的愿望,实际上却主导着宇宙万物的产生、成长,乃至消亡。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三十七章)。从《老子》第二十五章中道“周行而不殆”的特点可以知道,道的“无为”不是绝对的静止和无所作为,而是能够保持自身的本性和禀赋,顺应着自身的发展变化,不为外界影响所改变。“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保持自身的本性和禀赋,顺应着自己的发展变化却能无所不为,成就一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第四十章)。“反”通“返”,即循环往复,“弱”不是软弱而是柔弱、柔韧,强调的是其外在柔弱而内在坚韧的特性。这句话的意思是,循环往复是道的运行轨迹,微妙柔韧是道发挥作用时的特点。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一”即“道”,指化生万物的原物质;“一生二”,指“一”中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二生三”,意谓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本唯一,这唯一之中包含阴阳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如此衍生出天地万物。
   综合以上老子关于“道”的论述,可以发现老子之“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道是抽象的,无法用语言描述但可以感知;道是永恒的存在,是独立的,同时又混同于天地万物之中;道是一切东西的本源,它衍生万物又在自身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主导着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道是绝对的运动,其运动的轨迹是循环往复的。结合现代哲学理论,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所谓老子之“道”,就是天地万物的共相——世界的物质性、统一性和绝对的运行性;就是事物发展变化必须共同遵循的根本法则,也就是世间万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或者叫共同规律。
   老子的“德”
   我们通常所讲的“德”与“道”是互为一体的,即品德、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而老子之“德”则是与“道”向对应的独立概念,同时又和“道”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老子》第三十八章)。“上”、“下”不是指方位,而是指层次上的高低、品质上的真伪。高层次的“德”在表面上没有显现,实际上是有“德”;低层次的“德”往往表现得较为明显。高层次的“德”往往顺应、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禀赋,无心作为,低层次的“德”虽然能够顺应、保持自己的本性和禀赋,但表现出来的却是有心作为。看来,真正的“德”是事物的本质属性之一。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老子》第四十一章)。高层次的、真正的德好似峡谷;最洁白的东西好像含有污垢;广大的德好像有不足之处;刚健的德往往像偷盗一样。山谷具有低下、空虚的特征,不足包含不全、欠缺之意,偷就是不为人知道,渝是变化的意思。因为空虚可以填充,欠缺可以补充,不为人知可以隐藏,所以真正的德不但具有相当的包容性,而且是内在的。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第四十一章)。道生成万物,德养育万物。物质使万物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成长起来。因此万物无不尊崇道而珍贵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贵,就是由于道生长万物而不加以干涉,德畜养万物而不加以主宰,顺其自然。因而,道生长万物,德养育万物,使万物生长发展,成熟结果,使其受到抚养、保护。生长万物而不居为己有,抚育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导引万物而不主宰,这就是奥妙玄远的德。由万物由道衍生、靠德养育可以得知,道和德是世间万物得以存在的两个必不可缺要素,道是万物的本源,主导物的生成,德则是具体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离开了德,就如同离开了道,任何事物都无法独立存在和发展。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第五十五章)。涵养深厚的德,就好像刚刚出生的婴孩。刚出生的婴孩是红色的,所以叫做赤子。老子以赤子喻德,很明显是用婴儿不知人事、天然纯真的特性来说明德是物的本性和特殊性,说明德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本质特征。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老子》第六十五章)。“反”和“道者,反之动”中的“反”一样,通“返”,意即回复。最大最真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事物一起回复到原始的状态,最终达到顺其自然的最高境界。所以说,德同样具有主导事物发展变化的功用,只不过道主导的是世间万物,德主导的是具体事物。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老子》第七十九章)。契,借据,借钱物者向借予者写下的凭证;彻,租税。有德者就象执借据而不逼索一样,施德不求报,得理能让人;无德者就象收税人一样严厉刻薄。意即德具有绝对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存在主观愿望和需求。
   让我们回到德的本意:形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是登高、攀登;通“得”,即取得、获得。
   将以上分析论述概括起来就是:德与道密切关联,是道衍生万物时赋予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最本质、最核心的特质。换个角度讲,就是具体事物从道那里得到的最本质、最核的特质、特性,是道在具体事物中的体现,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特殊性,是具体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由老子“道”和“德”的真正含义出发,可以进而窥知其思想的基本要义:“清心寡欲”不是没有欲望,也不是禁止欲望,而是要让心思沉寂下来,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透视、关注、重视宇宙的共同本质和具体事物的特质;“无为而无不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恣意妄为、为所欲为,而是要贵道崇德,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规律,达到成就一切的目的。这也是道学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时代意义的根本之所在。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的“道”和“德”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