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推荐 >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05:3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携号转网,也称作号码携带、移机不改号,也就是说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无需改变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转而成为另一家电信运营商的用户,并享受其提供的各种服务。
2019年8月5日,携号转网进入落地阶段 。11月10日,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服务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3]  。
2019年11月27日,工信部召开携号转网启动仪式,即日起,携号转网正式在全国提供服务 [4]  。
 携号转网权威指南
中文名 携号转网 包    括 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 目    的 节约资源 类    属通信 实施时间 2019年11月27日 [5]  涉及运营商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目录
1 业务介绍
2 实施情况
? 国内实施
? 国外实施
? 政策效果
3 产生影响
? 通信资费下降
? 产生考验
? 市场优势
4 面临难点
? 时机的选择
? 技术实现难度
? 面临关口
5 运营商态度
6 运营商现状
7 实例分析
? 市场变化
? 移动资费水平
? 利益的影响
? 市场竞争状况
? 业务规定
业务介绍编辑
携号转网主要包括固定号码携带和移动号码携带两种。号码携带有助于扶持新运营商,促使新运营商快速进入市场。实施携号转网被认为是能使消费者、国家和电信行业三者都受益的举措。
号码携带既有利于消费者,也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通过市场的管制措施,实现有效竞争,提高消费者福利。对消费者来说,号码携带可以减少用户的转网成本。对国家来说,号码携带能节约号码资源。号码携带可以打破现有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地位,从而促进市场竞争,优化市场结构。实施号码携带后,号码资源通常由第三方集中管理,也节约了社会资源。
实施情况编辑
国内实施
文件指示
2006年10月,原信息产业部发布了630号文件《信息产业部关于保障移动电话用户资费方案选择权的通知》,该文件又被业界称为“携号转套餐”或“携号转品牌”政策。政策颁布后,各省市运营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或分阶段执行或全面执行。从执行的情况来看,用户在运营商开始实施的3-6个月内,对该政策表现出了相当大的热情,特别是大量25岁以下的年轻人充当了早期采用者的角色,转换套餐的意愿比较强烈。随着转套餐的需求得到释放,6个月后转套餐用户的比例明显下降。 [6] 
2008年5月24日,三部委公布了《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后,重组方案中涉及的六大运营商在“支持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的改革目标指导下,快速推进既定的重组方案。 [7] 
2009年4月20日至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组在海口开展海南省移动用户码号携带培训调研工作,标志着海南省移动用户码号携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8] 
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第一批携号转网试点在天津、海南启动。 [9-10] 
2014年5月17日开始,海南省正式向用户提供双向号码携转业务试验,海南电信、海南移动、海南联通移动网用户均可自由携号转到海南省本地其他运营商网络 [11]  。9月20日,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终于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 [10] 
2017年8月,工信部在一份“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在2020年全国范围内推行携号转网服务。 [12] 
2018年12月1日起,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号码携带工作的整体部署,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各运营企业推出新业务受理流程。 [9]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全国实行“携号转网”,规范套餐设置,使降费实实在在、消费者明明白白。 [13-14] 
2019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2019年信息通信行业行风建设暨纠风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携号转网”业务规范办理,不得擅自增设办理条件、人为设置障碍,不得利用“携号转网”实施恶性竞争行为 [15]  。
2019年4月,“携号转网”全国推广工作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会议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对“携号转网”全国推广工作进行部署和研讨 [16]  。10月10日,三大运营商确认于12月1日起在上海开放“携号转网” [17]  。11月9日,广西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已完成 “携号转网”系统建设改造,相关系统将于11月10日起上线试运行 [18]  。
试运行阶段
2019年11月10日,三大运营商携号转网服务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3]  。据工信部部署携号转网工作时间表:第一阶段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5个试点省(市)完成试验,正式提供服务。第二阶段,11月10日至25日,其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携号转网服务上线试运行。第三阶段为11月30日前,全国范围内正式提供服务。
2019年11月11日,工信部印发《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规定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 [19] 
不支持携号转网号码
截至2019年11月17日,下面这些号码现阶段不支持携号转网:
1、卫星移动业务号码:网号为1349、174等号码;
2、移动通信转售号码:网号为170、171、162、165、167等号码;
3、物联网号码:物联网专用网号(如146、148、149、140-144、1064号段等)号码以及其他用于物联网应用的普通公众移动通信网号码;
4、其他不符合国家政策规定的情况。 [20] 
正式实施
2019年11月27日,工信部召开携号转网启动仪式,即日起,携号转网正式在全国提供服务,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干涉用户自主选择。 [4] 
2019年11月10日起,中国联通携号转网服务在全国上线试运行。 [21] 
国外实施
出自于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号码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促进公平竞争的考虑,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实施了携号转网政策。携号转网从形式上分为两大类:固定号码携号转网和移动号码携号转网。
固定号码携号转网是指用户在固网运营商之间携号转网,移动号码携号转网是指用户在移动运营商之间携号转网。由于大多数国家固网和移动网之间的编号方式不同,除美国外,其他国家的用户无法在固网运营商和移动运营商之间实现号码携带。在实行携号转网的国家和地区中,将近1/4的国家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市场都实行号码携带,而且移动号码携带是各国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重点,许多国家甚至不提供固定号码携号转网而直接实施移动号码携号转网。
由于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激烈,因此很有可能先在移动通信领域实施携号转网政策。从国外携号转告网政策的实施经验来看,可总结出以下四个特点。
转网的前提
绝大部分的国家在实施号码携带时其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除了英国和新加坡在25%左右之外,其他国家实施时的普及率已经超过40%,普遍在6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100%,在这种情况下推出移动号码携号转网可以减少对号码资源的浪费。
难度较大
携号转网政策的出台往往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早在1996年颁布的《电信法》中就提到了号码携带业务。2002年11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宣布将要引入移动号码携带,要求运营商针对号码携带业务的引入及实施费用进行估算,此项决定遭到了移动运营商的联合反对。经过多年周旋,携号转网业务于2003年11月24日才开始实施,从立法到实施历时七年。
根据国际电联的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将有75亿移动电话用户。而据媒体统计全球有70多个国家已经实施了携号转网,相当于涉及40亿的用户所在地区已经实施了携号转网。 [22] 
政策效果
携号转网01
携号转网01
携号转网业务收费的高低,对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对多国移动号码携带的收费与业务使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两者不存在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但仍然存在业务收费越高,业务使用率越低的趋势。
影响积极性
除了办理费用,业务办理时长也影响用户办理携号转网业务的积极性。与收费类似,号码携带的业务使用率与办理时长并不存在严格的负相关关系,但整体趋势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即办理时长越短,用户使用率越高。
产生影响编辑
携号转网02
携号转网02
携号转网政策实施对运营商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要看实施的携号转网政策是双向互转的对称性管制政策,还是单向可转的非对称性管制政策。双向互转的对称性管制政策是指一个移动运营商的用户可以保持号码不变的前提下,转入另一个运营商的网络,同时另一个运营商的用户也可以对等的转入该运营商。欧美运营商实施的携号转网政策都是双向互转的对称性管制政策。而单向可转的非对称性管制政策是指一个运营的用户可以不受限制的转入另一个运营商,而另一个运营商的用户要转入该运营商,会受到限制。
韩国针对SKT实施的携号转网政策就是非对称管制的携号转网政策。经过行业重组后,在通信市场将存在三家通信运营商,如果我国实施双向互转的对称性携号转网管制政策,将对三大运营商产生普遍的影响。另外基于各个运营商现有资费的差异,如果用户选择携号转网,那么其归属于原有运营商上面的话费余额将不能实现转存,该部分话费将直接做失效处理。这样的做法,势必对部分高端用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转网前就需要斟酌再三了。
通信资费下降
携号转网实施后在网络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价格更便宜的运营商将会在市场上胜出,为了争夺客户,运营商将会竖起价格战的大旗争夺用户。引入携号转网政策后,英国每月签约电话资费指数下降3%,包括预付费业务在内的所有移动电话资费指数下降近5%;美国的T-Mobile也下调了某业务套餐的价格,调整幅度高达 33%。可见中国运营商实施携号转网后,资费下降将是不可避免。
运营商付出更多
为了降低用户离网的影响,运营商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在提高服务能力上。例如携号转网政策实施四年给美国移动运营商带来200亿美元的成本,光是维护费用每年就在5亿美元以上。为了稳定用户韩国SKT花费了4778亿韩元的营销费用。可以预见,运营商为保有用户,在维护和营销方面的费用将会增加。
产生考验
携号转网的实施需要运营商对现有网络、用户数据库和计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和维护,必然会增加网络运营成本。如果应对不好,将可能会出现日本软银因大量用户蜂拥而至导致电脑系统陷入瘫痪,不得不在五天后宣布暂停接纳新用户的情况。
市场优势
携号转网03
携号转网03
重组后的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先优势短期内估计变化不大,实施双向对等的携号转网政策,它依然可以通过其相对的质量优势,在新增用户市场上占有很大的份额,通过其庞大的用户资源保证收入持续高增长。美国通信市场和芬兰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在实施两年多携号转网后变化不大就是佐证。在中国空前强大的中国移动拥有现金流上的优势,进一步做大市场也不是不可能。如果实施非对称的携号转网政策,势必会对市场上优势明显的中国移动产生重大影响,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等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弱势运营商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扶持。单向携号转网政策实施起来,对不同运营商的影响差异比较大。
对于中国移动来说,作为主导运营商,如果实行类似针对SKT那样的非对称管制,市场占有率和收入增长率等运营指标首先将会出现下降,达到政府的管控目标后相关指标趋于稳定。可能会出现类似韩国主导运营商SKT出现的情况,在非对称管制实施的前6个月,用户出现大量离网,市场占有率下降,进而使其收入增长率下降,直至管制政策由单向携号转网过渡到双向携号转网。
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非主导运营商实施非对称管制的单向携号转网,则是利大于弊。尽管同样会面临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缩小等问题,但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可以利用单向非对称管制期间的机会,争夺中国移动的用户,扩大市场份额。它们可以像韩国的LGT和KTF那样,通过优惠的资费手段,在双向携号转网实施前,提升市场份额。
面临难点编辑
重组是手段不是目的,电信市场真正形成竞争格局,还需要政府进一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行业重组后,携号转网政策被认为是进一步推动电信业有效竞争和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工具,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然而号码可携带最后是否能够实施,可能还会是一个较长争议的过程。就中国而言,实施号码携带还有以下几个难点问题需要解决。
时机的选择
国外实施携号转网政策的前提是移动电话普及率普遍都达到60%以上,而中国2007年底的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1.6%,离普及率60%还有一定差距。尽管也有国家的普及率在40%以下,就实施了携号转网政策,但是这些国家移动用户数规模都不大,与中国数以亿计的移动用户规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情有很大的差别。因此,从中国的移动普及率来看,还不是实施的时机。
同时,通信行业的重组才刚开始,三大运营商人事和资产调整后,市场的竞争实力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基于新的竞争基础和可以预见的 3G牌照发放格局,实现“形成三家拥有全国性网络资源、实力与规模相对接近、具有全业务经营能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市场竞争主体”的改革目标,促进行业的充分竞争不是说没有可能。
在重组后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还没有显现出来的时候,实施携号转网政策可能还为时过早。
据2011年1月26日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12亿户,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8.59亿,普及率达到64.4部/百人,比上年年底提高8.1个百分点,是固定电话普及率的3倍左右。
技术实现难度
实施号码携带,用户的数据库需要调整,对维护工作要求比较高,转网用户的数据修改和更新要求具有很高的及时性和统一性。根据用户改变自身网络接入商的选择,需要对其数据记录进行修改,并提供新的接入路径。这使得运营商实施携号转网政策不仅需要进行技术准备、数据库建设、网络改造,需要添加相应的设备并对现有设备进行扩容和改造,还需要解决好计费、号码查询和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技术方面的实现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正如飞象网CEO项立刚所说:“携号转网是一种十年前有效解决竞争的办法,价值已经不大,基本上不看好,因为用户都用双枪解决了问题。当然经过数年试点0.27的转网率,说明用户并不真的需要,而且浪费了巨大社会资源,满足极少数人需要,应该停止这项工作。” [23] 
原信产部要求移动运营商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携号转套餐”政策,但是各地运营商由于支撑系统的能力差别较大,不同的计费和经营分析系统的融合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得很多运营商全面实施该政策的时间表推迟了两年的时间。考虑到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巨大数量,实施号码携带势必对用户信息数据库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面临关口
携号转网火热,不少人卡在“绑定业务”上2019年1月21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携转167万人次,其中2018年新增63万人次,同比增长62%。携转用户量大幅上升,12月达到2018年度月携转量的最高峰。
转网或影响第三方验证码接收成最大障碍针对携号转网试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018年12月1日,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各运营企业推出了携号转网简化流程。  新流程分三步:第一步:通过手机短信在线查询携转资格(短信编辑“查询携转”首个大写字母:CXXZ#用户名#证件号码,发送至归属运营商,移动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1)。第二步:查询符合条件后,通过手机短信申请授权码(短信编辑“授权携转”首个大写字母:SQXZ#用户名#证件号码,发送至归属运营商,移动10086,联通10010,电信10001)。授权码有效时间30分钟。第三步:收到授权码以后,凭有效证件和授权码到拟转入的运营商营业厅办理入网即可。对于第三方服务方,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工信部号码库的拉取匹配,只能知道手机号码归属哪个电信运营商,从而调取相应的充值接口。如果遇到不匹配的情况,就会造成充值失败。对第三方来说,手机号码虽然已经成为实名制的有效途径,但是缺少同步机制。
450万个APP服务也要转2019年5月13日,工信部回复称,我国约有450万移动应用APP,其中有相当多的应用都采用了手机号进行认证,这就要求不仅号码转,第三方服务也要跟着转,这是携号转网前期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工信部表示,随着试点的深入,携号转网服务已从最初要求提供的电话、短信等基本业务,扩展到的行业短信(如银行、证券、交通等)、企业自有业务和部分互联网第三方服务。通过试验,基本解决了行业短信携转难题,提升了第三方服务的携转水平,大幅改善用户“携转难”的问题。
系统改造、运营商之间结算还有大量工作携号转网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系统改造工作,携号转网涉及网络改造、用户支撑系统改造、经营分析系统改造、数据库建设、系统测试和业务试用等多方面工作。  同时,在试点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非技术性问题,比如运营商之间的结算、如何建立可实现全网数据同步的第三方集中数据库系统等,需要推动行业甚至包括互联网公司同步实现。 [24]  对用户来说,携号转网可能只需简单办理相关手续,但对运营商来说,涉及到的改造工程十分庞大。为了保证携号转网后使用体验不受影响,运营商必须将与手机号捆绑的各项应用一起转网,还需对银行、保险、证券以及互联网企业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同步改造。 [25] 
运营商态度编辑
对于携号转网政策的实施,运营商的态度不一,这其中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运营商对号码可携带之后对各自利益的判断。
对于处于主导运营商角色的中国移动来说,考虑到携号转网对其的负面影响较大,在主观上不是携号转网政策的倡导者,甚至是抵制者;而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考虑到双向携号转网实施效果可能会对它们带来不确定性,它们会对单向携号转网政策拥有更多的期望。运营商心态各异,携号转网政策能否有效实施还是未知数。
传闻工信部提出“单向本地携号转网”研讨方案,携号转网将分为两阶段进行,第一步是“单向本地转网”,然后逐渐过渡到“双向全国转网”。工信部选择率先在本地网实施“单向转网”,可以利用各本地网实施“携号转套餐”的成果,减弱各地实现技术差异带来的冲击,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差异比较大。东部地区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超过50%,且增速较快,从市场发展阶段并结合国际经验看,东部地区已具备引入号码携带的条件。而西部的移动电话普及率较低,且增速不高,引入号码可携的条件不充分。客观存在的差异给单向转网的具体实施细节会带来比较大的分歧,如针对各地移动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管制目标如何确定?是实行统一的标准还是“一地一策”?重组实施后,在一些中国联通或中国电信主导的市场上要不要也实施“单向携号转网”?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单向本地转网”的现实原因。
同时携号转网的成本分摊还未达成共识。号码携带将在不同程度上引起运营商利益的再调整,也需要解决相关成本在运营商与用户间的分摊问题,但还未形成运营商和用户都充分认可的成本分摊和利益分成的机制。
因此,客观地说,本地单向携号转网如何由理论的可行转变为现实的可行,监管部门和运营商还需仔细分析。
运营商现状编辑
2009年开始,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划指导下,我国在天津、海南两地开始筹备实施携号转网试点。2014年9月,工信部要求三大运营商正式在湖北、云南、江西三省启动携号转网服务。携号转网业务试点范围从天津、海南扩大至5个省份。 [26] 
“携号转网”呼吁已久,但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中移动高层表示,已陆续在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试点“携号转网”,这被不少媒体解读为要推行全国性的“携号转网”的前兆。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不少平台都在简化用户登录和消费的门槛。手机号码“捆绑”微信、支付宝、美团等各类App已成常态,而用手机号码作为登录账号,以及用手机动态验证码作为登录密码,是商家的常用手段。但对用户来说,随之而来的难题是,一旦更换号码,就会遇到诸多不便。 [27] 
从用户的角度看,每次换手机号都得一一解除与App、银行卡的捆绑,操作麻烦。况且,用户在换了手机号码之后,无法再接收到手机短信验证码,就无法登录手机号码绑定的网站,有可能会留下安全隐患。如果能够实现“携号转网”,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但遗憾的是,该项业务一直被搁浅。一开始,“携号转网”也曾备受期待。当时大量用户希望无需换号即可更换运营商,中国电信、联通也希望借机从占据70%市场份额的中移动手中抢夺用户,而工信部则可以实现“维护消费者利益”、“平衡市场格局”的双丰收。 [27] 
2008年,工信部向天津、深圳下发“号码可携带”文件。但直到2010年11月22日,工信部才正式启动携号转网试点,之后试点地区又变更为天津和海南。然而6年过去了,如今消费者的手机号依旧被“捆绑”,说好的携号转网慢慢被“遗忘”了。
“携号转网”遭受冷遇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运营商身上。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报告曾直白地指出,用户携号转网申请成功率并不高,原因是运营商为避免用户流失,通过技术手段人为设置各种门槛,阻止用户携出。 [27] 
某运营商曾公布自家“携号转网”条件,具体规定是:申请号码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非挂失、停机等);申请人与携出方已结清申请日当月账单外费用;申请人与携出方签订有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的协议,申请人应与携出方解除在网约定期限限制;号码携带可能影响与携出号码相关联的号码付费或资费套餐使用的,申请人应事先在携出方办理相关业务变更;两次号码携带时间间隔至少为120天。由于条件苛刻,不少用户最终放弃。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吐槽:要成功携号转网需要30多个程序。而运营商普遍的规定是,手机号码只有“自由身”才能办理转网,很多合约机、绑定电话等都不可以随意转网。另外,在技术方面运营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用户之前绑定的银行、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信息,转网之后会全部瘫痪。其实运营商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但就是迟迟未见行动。 [27] 
在种种“阻挠”之下,用户的转网意愿自然降低了。况且,对于不少用户来说,携号转网的主要原因是某运营商的套餐价格、服务水平、网络质量不如另外的运营商。但三大运营商均设置了不同的套餐选择,价格上差别越来越小,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再加上“携号转网”的成功率并不高,也有很多人转网之后遇到了太多的麻烦却无法重新返回原来的网络。“携号转网”的口号就这样喊了多年,但实际上仍停留在“原地”。要等运营商兑现承诺恐怕还需一段时日。毕竟连迫在眉睫的“流量不清零”都能一拖再拖,“携号转网”应该并不在运营商的议程上。 [27] 
2018年2月初,多位武汉市民反映,中国移动湖北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突然将原本分散在各城区的携号转网营业厅由14家缩减成3家。经湖北省通信管理局约谈该公司后,3月初,武汉办理携转业务的移动营业厅恢复至14家,网点覆盖主城区。 [10] 
2019年4月4日,有媒体报道称工信部已经向三大运营商下发文件,要求三大运营商分阶段完成携号转网工作部署。三个阶段分别为:建设改造阶段(3月到8月)、联调联测阶段(9月到11月)、服务提供阶段(9月到11月) [28]  ,确保在2019年11月30日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提供携号转网服务。新京报讯(记者 马婧)从接近运营商人士处核实到了上述消息。 [29] 
2019年7月, 5试点省市完成230万户;移动称目前基本完成计费系统改造,联通表示2019年11月底可上线携转系统。 [30] 
2019年9月,中国联通手机客户端首页新增了“携号入网”通道,部分省市用户在手机上可直接办理转网业务 [31]  。
2019年3月携号转网工作启动以来,短短8个月里,移动通信行业完成了1800余项系统建设改造,开展网内网间联调联测项目超过103万个,3家移动通信运营商累计投资超过30亿元,建成了全国31省区市携号转网实时交互联动系统,率先达到了“小时级”携转效率。 [32] 
实例分析编辑
市场变化
日本自2006年10月24日起实施移动号码可携制度 [33]  ,即移动用户不改变电话号码即可更换移动运营商的带号转网制度。在日本登记转网的手续并不复杂,无论 NTT DoCoMo还是KDDI、软银的移动用户,退网手续费一律为2,100日元,而转入则均免收手续费。但是,由于日本移动用户的手机绑定了邮件地址,而邮件地址不能随之转网,所以转网时用户需更换手机终端。另外PHS手机因技术、资费等原因,未被纳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政府推行号码可携制度,旨在促进竞争,减低资费,使业务多样化,将实施竞争政策的益处惠及全体消费者。
日本移动市场在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前后,市场集中度(HHI)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实施该制度后,市场集中度逐渐下降,促进了移动运营商间的竞争。又因用户净增数的变化,使运营商间的竞争更为活跃。该制度的实施使解约率从引入制度前的最低水平转为上升趋势。
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后,尽管市场占有率处于第一位的NTT DoCoMo其位置没有改变,但市场占有率逐渐在减少,因此移动市场的市场集中度(HHI)也随之降低,即从2005年6月高峰期的4161降至2007 年3月4080。由此可以看出,号码可携制度促进了运营商间的竞争。
在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前,移动用户净增长处于平稳状态。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后,2006年10月起用户净增数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运营商间的竞争状况亦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
2006 年10月至12月,移动电话和PHS的用户净增合计为113万,其中KDDI公司的净增长最高占72.6%,其次是Softbank公司,其用户净增长为 16.7%,NTT DoCoMo公司仅为3.1%。号码可携制度引入后,由于NTT DoCoMo的用户净增数不断萎缩,导致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随着KDDI和Softbank公司新用户的大幅增加,它们的市场占有率随之上升,使运营商间的竞争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引入移动号码可携制度前后,用户解约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在实施号码可携制度前,三大移动运营商的解约率都很低。但实施号码可携制度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解约率均呈上升趋势,而且购买新手机终端、更换移动运营商的用户变化趋势仍在延续。
移动资费水平
在决定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后,政府便预测运营商为赢得竞争中有利地位,会推出价格低廉、丰富多彩的业务。因此无论如何,该制度都会给所有用户带来较大实惠。自 2003年,移动电话同一使用形态的资费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可以说引入号码可携制度为开拓移动业务带来了新的契机。
各公司推出了诸多资费折扣,有些基本费中包含了部分免费通话时间,现行的资费套餐种类繁多,资费体系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资费形式,使用户很难将各运营商的资费价格进行比较。因此在分析资费水平变化时,首先要搞清用户对资费不满的问题是什么。经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用户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资费太复杂,难于搞懂。所以,当务之急是把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前后资费水平的变化,能够简单明了地向用户表述清楚。
通过与研究机构的合作,日本总务省决定用物价指数分析的计量经济方式,编制相关资费函数。这样在输入各种条件后,就可以向用户提示在某种条件下各运营商最便宜的资费,便于用户进行比较。使用该资费函数,按照用户使用业务的类别及各种资费套餐的特点,设计出计算模型。利用该计算模型,将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前的2003年10月与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后的2007年4月资费水平做一比较,可以看出各类业务的资费价格逐年下降,从资费的角度体现了引入号码可携制度的效果。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后,各运营商改进了资费套餐,增加了免费通话时间,引入了“资费篮定额制”,扩大了资费折扣,从而提高了通话及资费篮的利用率,延长了用户使用业务的时间等。这些均充分说明了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对资费水平产生的影响,证明了用户确实享受到了这一制度带来的资费下调的实惠。
利益的影响
通过采用资费比较计算模型,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对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后消费者的受益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引入号码可携制度使转网成本每月降低了约906日元。可以看出,实施号码可携制度后,转网成本降低了约50%,使消费者更容易选择变更移动运营商了。定量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号码可携制度对降低转网成本产生的效果,同时对促进运营商间竞争起到的推动作用。
由于引入了号码可携制度,降低了转网成本,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较容易地更换运营商,所以提高了消费者与运营商间签约的便利性。在对消费者利益、便利性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时,加之转网成本降低的因素,测算出平均每年每个消费者的增量值约1611日元,该数值是号码可携利用者与非利用者加权平均值。所以说,号码可携制度的实施,给移动用户带来了可观的利益,以定量分析方式推算,日本全国移动用户约1亿人,每年约1611亿日元。
市场竞争状况
引入号码可携制度,使日本移动市场的竞争状况发生了变化。对此日本总务省做出了以下评价:引入号码可携制度前后,移动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竞争的作用。增大了市场集中度(HHI)的下降幅度;移动用户的净增数和解约率发生了很大变化;移动用户的转网成本降低了。由于实施了号码可携制度,提高了全体移动用户的受益度,各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资费折扣及低廉的套餐,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资费水平。增加了各种新手机终端的投放市场数量,充实了内容服务,实现了业务多样化。
号码可携制度促进了运营商间的竞争,提高了用户使用的方便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号码可携制度并非是一次性的政策,今后要继续通过实施该制度,达到促进竞争的目的,进而向用户提供低廉的资费及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并且将该制度与全体用户的受益紧密结合起来。
业务规定
携号转网适用对象:
1、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以及中国移动除TD专用号段157/188用户外的本地网移动用户之间可以相互携号转网;
2、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移动用户可以携号转网到中国移动TD-SCDMA 网;
3、中国移动TD-SCDMA 专用号段157/188 用户不能携带到其他网络;
4、虚拟运营商专用号段170的用户不能携带到其他运营商网络。
申请办理号码携带的条件要求:
办理携号转网用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是申请人手机号码是以真实身份信息登记;二是该号码仍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非挂失、停机等);三是申请人转网前必须结清之前所有资费账单;四是申请人如果与现电信运营商签订有在网约定期限限制协议的,申请人应当事先与现电信运营商解除在网约定期限限制;五是携号转网可能影响与该号码相关联的号码付费或资费套餐使用的,申请人应当事先与现运营商办理相关业务变更;六是两次号码携带时间间隔至少为120天;七是申请号码携带的号码属于电信管理机构批准携带的号段
携号转网API接口体验中心:
https://www.qxt800.com
https://qxt800.com
携号转网API接口体验测试中心:
https://gw.qxt800.com/qxt_test

http://gongxiangxiaofei.com
http://www.gongxiangxiaofei.com
http://www.zxtcw.com
http://www.weibaolong.com
http://weibaolong.com
http://www.yizhibang.com
http://yizhibang.com
http://www.zxppw.com
http://zxppw.com
http://zxtcw.com
http://www.zgceo.com
http://www.gongxiangjingji.com
http://gongxiangjingji.com
http://www.shiyuanhui.com
http://shiyuanhui.com
http://www.luoyangweixiu.com
http://luoyangweixiu.com
http://www.gjglw.com
http://gjglw.com
http://zgceo.com
http://www.mianfeicanting.com
http://www.gongxianggou.com
http://gongxianggou.com
http://www.zhixiaobao.com
http://zhixiaobao.com
http://www.bishenhua.com
http://bishenhua.com
http://mianfeicanting.com
http://bishenhua.cn
http://www.bishenhua.cn
http://www.taoxiaopuwang.com
http://taoxiaopuwang.com
http://www.caiquanbi.cn
http://www.caiquanbi.com
http://caiquanbi.com
http://www.ggagg.com
http://www.laomaowang.com
http://laomaowang.com
http://www.lingyuanchuangye.com
http://lingyuanchuangye.com
http://www.108xt.com
http://108xt.com
http://ggagg.com
http://www.lvlangwang.com
http://lvlangwang.com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在好搜搜索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在必应搜索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在搜狗搜索携号转网怎么办理2021年特别推荐?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