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科技”老子养生处事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32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科技”老子养生处事
自然无为是老子所尊奉的生活准则。老子认为世间的所有生物的运行都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这一规律我们叫它为“道”,人也包含在其中。《老子?9?9二十五章》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的精髓是自然,也便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什么又是自然呢?就是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老子的世界观是以“无为”为中心的生活态度。
我们常说的“无为”,就是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不会夹杂主观的情感和偏见,是一种内心释放的自然状态。顺应自然就是我们周边事物得以发展的最理想的状态,让它们按照自我得意存在的自然而发展。对于我们人来说,就是要符合“道”,“无为而治”。《老子?9?9五十一章》说: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
究其自然界中生物的本质特征,无外乎是自然。人还是与生物不相同的,主要的不同就是,人是有头脑的,是有思想意识支配我们的主观意识的。因此,当我们面对发生字身边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被利益和种种欲望所左右,不能表现一种真的“自然”在面前。在老子看来,“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正是这些主观的追求造就人们失去了最本质自然的“道”。
在生活状态上面主张“清静无为”是老子理想国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同时也是我们最基本的自我素养需求。要在人格上面达到老子理想国的高度,就必须在生活中以“无为”为中心,将“自然”作为我们人生中的追求和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同时,在老子看来,“无为”是圣人治世的法宝,体现出高超的智慧,
如《老子?9?9五十七章》载: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同样,人如果能够遵循自然无为的原则,就能够获得人生最大的益处。《老子?9?9四十三章》说: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人们从功名欲望的纷杂生活中解脱出来,以无为的目光面对生活,反而能获取最为广博的益处,同时人格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
老子所推崇的理想人格也包含了质朴节俭的品质。《老子?9?9二十九章》说: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六十七章》云: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生活节俭,为人质朴,是道家“无为自然”在人格上面的体现。老子的理想国中,在人格上面达到质朴,生活上面主持节俭,不仅仅是要在思想层面上表现为宁静致远的“无为自然”境界,从根本上戒除欲望和尘怨,在境界上达到与道一致;在物质层面上也是要一定坚持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不能奢靡浪费。老子的质检不是说人的正常需求都要摒弃,而是避免超过正常生活需求外的过分铺张和浪费。《老子?9?9第十二章》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政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舫。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反对去追求正常生理需求以外的过分高的物质供给,要将享乐主意杜绝在萌芽之中,超过正常需求以外的物质都是要戒掉的。在老子的观念当中,那些高于我们正常需求的物质都是违背其主张的自然的原则的,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不良的作用。于是,老子提出质检的理念,反对过分的奢求和浪费。
“不争”是老子思想在涉世上面的主要体现。即不与他人相争,主张顺应自然,寻求在生活当中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老子?9?9八章》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又不争。”
“不争”也是老子“无为”思想的一个继承和体现,同时,是老子主导思想在行为上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十二章》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帷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可见,在我们周围的环境当中,感觉符合老子层面上的理想人的生命体,往往给我们一种比较柔弱,消极避世的印象。他们严格遵守道,并且冠以自然思想在生活的始末,在不断的涉世中,找寻最适合自己发展和前进的方向。其实,老子是不反对办大事,“敢为天下者先”的处事态度,而是在你办大事的时候要遵守道的原则,顺应自然的规律,将为社会所作的贡献根植于道的思想的基础之上,反对与自然相背离的行为和观念。老子在《四十一章》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所谓“闻道”是指了解道的真谛,即“无为”和“自然”但是,仅在思想上认识到这些依旧不能称之为“上士”,还要以这种认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对社会贡献自己的能量。“勤而行之”,实现建功立业的目标。
老谋深算是老子所认同的处世策略。老子极其注重对个体生命的保全,因此其处世原则表现出一种消极保身的利己主义特色,这也使得老子所树立的谦和不争的道德形象具有了矫饰性的特征。老子认识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搞。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因此,为了保全生命不受伤害,老子摆出了一幅谦卑忍让、天真若愚、无欲无求的姿态,但他的内心却隐藏着功利的念头。他所设想的正是以弱者或是通常的反面姿态出发而获得强者所不能达到的境界。
《老子?9?9二十二章》云: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由于老子的思想带有明显的谋略性,他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也就往往与常人不同。如冯友兰先生言:“大要吾人若欲如何,必先居于此如何之反面,南辕正所以取道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