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35:1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央广网北京11月25日消息(记者王思远)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不到一年,共享单车从大红大紫,走向多米诺洗牌。经历了哪些波折和故事?面对摩拜ofo等大玩家和资本的野蛮绞杀,失败者究竟是“错失良机”,还是“无能为力”?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共享经济”虚火和伪命题的批判?
这两天朋友圈流传一句话:如果你买了一台iPhone X,不叫牛;如果你能要回共享单车的押金,你真牛。
这段时间,共享单车企业接连发生多米诺式退潮和押金退还难。11月23日,有消息称:小鸣单车实际控制人失联、裁员99%,车辆押金或被挪用。再到此前小蓝单车、3Vbike、町町单车,无一不是资金链断裂后,无力偿还供应商账款和用户押金。
“富二代”共享单车的意外“死亡”
丁伟23岁,是标准的“富二代”:家族在江苏周边常年经营珠宝生意,平日生活富足;出入各种高档场所,驾驶价值百万跑车。去年底,在父亲的支持下,丁伟创立町町单车,初期投资2000万。“我爸妈来上海找我,发现我有跑车、轿车、代步车,为啥不开,要骑自行车?当时他们觉得模式不错,去年7、8月摩拜也刚开始,大街上只有摩拜,Ofo还没大批上路,我父亲觉得可以copy一下,说‘咱们在南京也整一个’。”丁伟说。
翻开丁伟的朋友圈,此前生活十分富足
虽然当时共享单车的行业模式并不清晰。但凭借对媒体报道通过网上披露的共享单车和有桩单车数据的分析,加上自家在南京的社会关系,丁伟认为,入场后,还有机会。
他和团队对比了当时摩拜和Ofo的打法后,选择做精品车,先啃下摩拜和ofo尚未布局的南京市场。为此,他亲自下工厂、改设计图、没日没夜地熬着打磨车细节,为了提升用户的品牌粘性,甚至专门运营了10个QQ粉丝群。同时用大订单提升议价能力降低成本。“为什么现在还有100万押金在工厂?因为下订单量大。根本没想到后面会出事,我就想不管什么单车,商标不重要,主要突出的还是单车。我想的是:必须把车做好。”
与巨头正面遭遇:他们铺得太快了!
虽然后来各地陆续出台限制措施,但这并不能阻止摩拜和ofo两大巨头扩张,和更多的玩家进场:白天不让投放,大家就搞“夜袭”;今天被没收100辆车?明天再投200辆。这种节奏让人窒息:终于,町町单车等来了与巨头正面“遭遇战”。
那一晚,丁伟悄悄布下500辆单车,然而第二天,却满眼看到的都是ofo和摩拜。“别看500辆听着少,铺下去呼啦啦一片,挺多的。早上一看,一路上全是他们的车。”丁伟坦言,“他们铺得太快了,说实话,挺佩服他们的。我也看到过(他们运车的卡车),但没想到他们卡车这么多。”
丁伟朋友圈关于町町单车的回忆
后来的日子,丁伟坚持抓产品质量、搞运营、拉粉丝,但市场在腾讯、阿里和各路资本的裹挟下,早已用脚投票:摩拜和ofo二选一。其余玩家,基本出局。
在被问及,回想起来,觉得是自己没做好?还是资本面前,无能为力?丁伟回应道:“我认为没输给他们的人,团队也没输。但融资上,犯了大错。刚开始有投资方找我们,都是小投资。我们也挑,但看着摩拜ofo都是几个亿的融,我们只是几百几千万。说实话,有点瞧不上。当时也没缺钱,觉得能做好,后来找个商贸集团,说要长期投我们,后来我就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但你知道的,融资这事,前后谈了三个月,失败了。”
资金断裂、身陷囹圄 町町单车的意外“死亡”
更糟的是,丁伟家的珠宝和其他生意,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对于家族企业而言,毫无疑问会波及到旗下的每一宗生意和公司。
“跟我爸妈有债务纠纷的人到公司来找我爸妈,我爸去天津了,讨债的问‘丁总在哪?’,有人指着我说是丁总儿子,结果那人‘啪啪’打我两巴掌,我就懵了。我问我爸怎么了,他说‘没事儿’。后来我妈告诉了我实话。”据丁伟讲,自己在町町并没有实际财务权,“当家不做主”。今年8月,町町单车资金链断裂倒闭,15万用户3000万押金被挪用,此时,法人代表已变更成丁伟的父亲。丁伟父母因为家族企业失败,涉嫌“非法集资”被抓;由于是公司股东,丁伟也一度被牵连,在看守所里度过40多天。
丁伟说,看守所的日子让自己“从慌张变得平静”。丁家在当地颇有名气,里面的人都很关照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二代”,“他们说,‘二代’,你得挺住,你们家就剩你了,没出息就完蛋了……很多鼓励的话。”
走出看守所的丁伟,除了一句“如果想卷钱走,我就不造那么贵的车”,不再为自己辩解。但说起父母,他只希望拖欠款的供应商、债主和用户“收起恶意的猜测和谩骂”。他说,“连我自己都觉得爸妈会给我留钱。这么大事儿,至少给我留点钱。结果连他们律师费都是我在凑,爸妈是撑到最后实在没钱还才进去的。如果想卷钱跑,弄几千万可以往国外跑,有亲戚,他们一直撑,后来借高利贷,一辈子的积蓄都垮了,整个家族生意全没了。”
重来:“我接受善意,但不喜欢施舍”
从腰缠万贯,到几乎身无分文。丁伟只身来到北京东南五环外的小厂房,住着员工宿舍,在朋友的公司做直播赚些钱。他把微信改名叫“二代”,头像是自己的宠物狗,签名是:如今一个人,一只狗,装备全靠打。
丁伟在做直播播前的准备
采访后,丁伟婉言谢绝了笔者提出的饭局,用手机给自己叫了份外卖。他说,也在想着翻身的计划,但还不成熟。他乐于接受善意,但不喜欢施舍。“微博微信上,总有人留言鼓励我,话费被充了好几千,都不知道是谁。但我为什么开直播?因为那是挣钱,但我不喜欢施舍。你懂我意思吗?”
舆论焦点:押金之问、跨界之殇和共享“伪命题”?
一、 押金之问
“为什么押金如此敏感”?业内人曾告诉笔者,虽然企业都承诺不为他用,但不会有企业会让每分钱老实地趴在账上。第一,这是海量用户带来的“无息融资”,是巨大的诱惑;第二,企业日常造车、运车、运营,成本开销巨大,靠单车使用费绝对无法支持,如果企业现金流运转出现问题,可能让资本加重观望、停止跟进。
二、跨界错觉
共享经济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跨界,玩起了互联网生意。如果传统商业的逻辑是面对面,真刀真枪,概不赊欠;互联网风口则是烧钱游戏,挥刀自宫的打法:看谁狠,打退打死对手,垄断市场后,重新定价和拓展商业模式。
很多跨界者的想法是:先下手,做好了逆袭;做不好卖给BAT。但如今,遍地“接盘侠”,恐怕是一厢情愿的错觉:跨界创业,做不好,就死了。
三、共享经济伪命题?
最近,越来越多的舆论质疑“共享经济的虚假繁荣”。这两年,从O2O大战、到共享单车。不同的形式下,本质是商业需要进化,业态融合,提升效率。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新商机和独角兽,也有因为低估资本的残酷和市场的风险。
共享经济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监管的进步:不再“一刀切”地搞准入和牌照制,在鼓励中引导和规范。也许,未来不会有独立的互联网经济,商业的逻辑会被重新定义,商业也会回归本质。
丁伟是一个很坦诚的“二代”,尽管他现在不再富有,内心深处,笔者在默默祝福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