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

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1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老人,为何将省吃俭用存下的积蓄拱手交给保健品和理财公司?这无论如何称不上轻率的决定背后,是骗子们深谙社会人群心理的胜利。

“豪掷”的46万元成泡影后,穆英的生活分裂了——

周末,儿子一家来吃饭,她强装没事人一样;平日,她联络“难友”、搜集证据、不停写材料,比退休前还忙。

那家理财公司“爆”了之后,她自告奋勇成为一个近800人的维权团体的客户代表之一。她强调,团内几乎清一色老人,且不乏教授、律师、国家干部。

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的老人,为何将省吃俭用存下的积蓄拱手交给保健品和理财公司?这无论如何称不上轻率的决定背后,是骗子们深谙社会人群心理的胜利。

逼真

穆英1949年生,退休前从事法律工作,却栽在一家理财公司手里。该公司租下高大上之地的2层楼面,请“四大”之一的会计师事务所做风险控制,包装得无懈可击。

她的46万元投在了这家公司所推出的广州某物流项目上。公司称,该项目融资旨在组建车队、运卖库存,顺应国家供给侧改革,有大型钢企20亿元订单作担保。穆英投得义无反顾,“国家帽子、订单担保,理财公司1亿元注册资金兜底,三重保险,我还有啥理由不放心?”

李睿是该公司少数未“人间蒸发”的业务员之一,高中学历,年初受聘。他告诉记者,公司在各区老年大学及社区发放广告,对老人十分“慷慨”,3个月年化利率10%,1年20%,无论投资与否,老人来就送百元公交卡。客户每存1万元,当场送1克黄金,或按当月金价折现。

但公司对员工却抠门。客户金条折现所需3%的手续费由业务员承担;老客户拉新客户能获最高不超过1%的提成,业务员和公司各出一半;与客户笼络感情的各种饭局、派对及所赠纪念品,多由业务员埋单,公司曾承诺报销,但承诺没多久,6月16日,老板跑路。

事发前毫无征兆,但李睿并非没有怀疑。今年3月,销售总监激动地称当月融资1.6亿元,可李睿发现,当月债权标的额只有5000万元。一望可知,不是超募就是虚假标。李睿未敢质疑,因为老板曾在大会上有言在先,“你们相信就做,不相信就走人”。

该案涉及资金巨大、受害者人数众多。穆英所在维权团内,年近70岁的娟娟,爱子交通事故身亡,所获90多万元赔偿全部投入。而今事发,此前毫不知情的老公勃然大怒,不让娟娟进家门,她到处找亲戚借住,有时只能在地铁车站过夜;一位丈夫瘫痪的老人,竟将370万元动迁安置款“托付”……

套路

理财公司老板跑路不少,而那些执迷不悟的老人依旧如飞蛾扑火。

记者以母亲为“道具”,循着刚被塞入信箱的某理财公司小广告上的地址,来到本市东北角一座大厦。保安说,楼内理财公司至少3家。底楼大堂,街道与派出所摆出了4幅易拉宝,介绍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如无声劝说。

电梯至26楼,前台敞阔,姑娘堆笑,让登记身份证信息,被记者的母亲婉拒,说先了解情况。于是沙发区就坐,一男性迎上来,自称经理,姓施。

施经理60岁上下,早年做电工,后随厂长下海,几番起落,3年前退休,直到经朋友介绍来到这家外地老板开办的理财公司。他家住嘉定,临近太仓,每日地铁劳顿,直言再“出山”是为儿子攒婚房钱。

关于公司动辄年化15%的利息,老施说:“起先我也不信,但接触老板后我信了。他不吃喝嫖赌,也不自融用来还债,主要是放贷。”
“坏账怎么办?”

“实物抵押,3个月到期还不出就拗断。老板现在开的进口宝马就是抵押来的,100多万元,高级得我都不知钥匙插哪儿,但只抵了30万元。”

老施娓娓道来。老板在外地有个农业开发公司,以此作为理财公司的担保。今年7月,老板又在厦门开了家眼镜厂,“全部是外贸订单,来不及做,发给小厂,坐收30%利润。早上老板来短信说,厦门市政府120万元资金专门扶持他的眼镜厂。我们刚刚组织存款20万元以上的VIP客户到厦门去给眼镜厂剪彩,人家眼见为实,回来又追加……”

“客户都是啥年纪?”

老施认真地看着记者:“都是退休的,像你这种年纪的一个没有;像你这种陪老妈来的更是从来没碰到过。”

说话间,不时有老人熟门熟路地进来,老施也热情招呼,忙不过来,就让其他业务员照应。

他得意地细数客户们的虔诚,“一对老夫妻,3月份第一次来,老太留下,我陪老头一道去银行拿钱,跑2家银行,凑足10万元。回来时大楼水管爆掉,电梯水漫金山,我跟老头爬到26楼,气都快断了……今早夫妻俩又来,各追加20万……”

他还说,10月份刚设宴11桌,答谢老客户,“接下来要通知他们办护照,去泰国旅游……”

关于老板聘退休老人当经理,这一点惹记者好奇。老施自我分析,“大概是我跟老人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吧?而且我擅长摄影,聚会时客户负责玩,我负责拍照,再冲印、塑封、相册做好,伊拉勿要太欢喜哦……”

“万一公司不行了,你怎么对客户交代?”

他表情顿时大义凛然起来:“老板真跑了,我带着客户冲去堵他家门!”

在表示已基本了解情况将再作考虑后,记者与母亲欲走,老施盛情留步,“请到前台登记,有10元车费报销,还送礼包。天冷了,我考虑组织新客户去广西暖和暖和……”

相信

89岁的老父在保健品店买了1万多元的养生粉,65岁的女儿黄绪琴却没底气责怪。相比黄绪琴自己的50万元栽在理财公司血本无归,老爹的1万多元算啥?

痛定思痛,黄绪琴分析,像她及父亲这样有钱、有闲、子女又无暇顾及的老人,“绝对是块肥肉,不被骗子盯上才怪”。

高瑞安夫妇便是众多对保健品忠贞不渝且走火入魔的老人中的典型。

他们花去2.8万元,买来60瓶矿宝牌口服液,并坚信这口服液可治百病,不仅自己内服外用,还给外孙当眼药水,甚至煲汤时也放上几滴,“觉得汤更鲜了”。

令他们着迷的,是一家开办超过5年的健康生活馆。约20平方米的小店,排列着20多把椅子。左边墙上贴着志愿者功德榜,老人们的名字后面贴着数量不一的笑脸,谁买的保健品多,谁拉来的朋友多,谁听讲座时积极发言,都能获得更多笑脸。

年轻人一旦进入保健品店,很快会被赶出来。

61岁的高瑞安5个月前首次踏入这家门店。他妻子买菜时见到矿宝牌口服液能治百病的传单,动心入店。店内健康讲座一天3场,契合的是老人做完家务、送完孙辈上学的空闲。每次讲座总有一二十位老人,他们起初冲着免费礼品而来,且连续签到,礼品不断,有鸡蛋、洗衣粉、卫生纸等。不少夫妻轮流听课,只为家务、礼品两不误。做了多年机关党务行政工作的高瑞安听了老伴描述后很警惕,决定与妻子一同前往。

到了现场,他们很快“沦陷”。自称大学生的销售员播放着视频,多是疑难杂症患者“现身说法”,如脑中风瘫痪者喝了口服液后竟能站起来。间隙,一位83岁老太自称肠癌转移至肺,喝口服液后完全康复。老高夫妇又被安排去生活馆总部参观,那里的“量子设备”“诊断”出高瑞安重金属超标、肝脏不佳,另有脑梗先兆。妻子情况更糟,指标一片红。

夫妻俩慌了,第一反应是“必须为子女和第三代考虑,我们的身体绝不能垮”。他们全然忘了质疑。
陆生,某保健品店前销售,向记者道出他们惯用的伎俩——他们经常安排老会员与邻居、熟人“偶然撞见”,以分享自己与产品结缘的故事。许多保健品店会给老人做体检,那些“白大褂”多由公司文员假扮,他们提前获取客户资料,上有销售人员通过拜访、沟通所得出的老人的身体状况信息。

这些内情,“高瑞安”们浑然不知。女儿专门带他去医院做了脑部CT并确认无事,但他仍如中了邪般,很快买下48瓶口服液,每瓶30毫升,售价598元,共花去2.8万元。

家住四川北路的63岁老人王伯君也渐入痴迷。今年3月,他为享受免费按摩而走入家附近一家生活馆。馆外稀松平常卖着油盐酱醋,里边却别有洞天,先是按摩屋,再往内走,则是听课间。敷眼按摩时,他被告知眼膜是经一种名为“今日水素”的产品所浸泡。在观看产品神奇功效视频后,他和另外百余老人被拉到某宾馆,但见更多人“抢”着填表报名。有人敲边鼓,抽到名字者方能购买。饥饿营销氛围下,王伯君以抽中为荣,忙不迭花了6000多元。

记者后来问老人们,当时何来一掷千金的冲动?王伯君说,妻子10年前曾得白血病,他在重症病房陪护的1个月内,病房平均每天死2个人,那是地狱般的心理煎熬。如今挺过大难,他加倍珍惜健康;高瑞安则解释,“年轻时太苦了,要对自己好些”。

但他们罔顾一些事实——

矿宝口服液标签上有“保健食品”标志。根据《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第4条第4款规定,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而且,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里都只有钠、锌、硒3种矿物质,并非销售人员所说的76种;王伯君的女儿坚决反对父母购买“今日水素”,她根据产品标签上的公司名查到营业执照,发现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不可销售保健品和药品。

公益

然而老人的寂寞,我们可懂?

记者专门前往老人集聚的宜家商场徐汇店。一名姓张的大爷独自闲逛,见记者也一人东张西望,主动上前搭话。他70多岁,来商场“社交”已七年。他家住长宁的好友老孙谈及小区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抱怨“环境不好,打牌、打麻将的居多。哪像这里,有空调,有wifi,灯光那么柔和……”。近日宜家公布新政,进休息厅必须消费,但这阻挡不了老人们来此“签到”的韧劲,许多老人说,“我就买最便宜的面包,5元钱就可以”。

保健品店同样击中老人的需求。据多位老人和前销售陆生介绍,销售员会组织大家唱歌、做操,陪老人们贴心地拉家常;子女们未必会想到,反而是店里,重阳节摆上重阳糕、菊花茶,给老人们过节;陆生回忆,店长曾让店员在风雨交加的日子去老人家里送小礼品,让老人感动不已;店员们往往绝不会“嫌弃”老人们皮肤溃烂或大小便失禁,现场有状况即处理,毫无怨言,甚至直接管亲近的老人为“爸”“妈”;一对夫妻在购买了70多万元保健品后,店里专门为老人庆生;销售员还给老人们留下自己的手机号,告知老人可24小时拨打求助。有老人的丈夫瘫痪多年,40多岁的独子遭意外突然离世,老人拨打店长电话后,全店工作人员出动帮老人处理丧事等各项事宜……

有些老人直言不讳,自己买保健品,就为光明正大地每天去店里坐着聊天,有些人6时多就在店门口等开门;还有老人会把家里做的好吃的带过来给店员吃,如同照顾子女;一位阿姨给店员们讲食物相克的保健知识,也讲她年轻时单挑四五个小混混的光辉史;一位大爷明知药不管用,就想他“干女儿”多去陪陪他……

女儿眼中的骗局,在高瑞安眼里是“确确实实的真事情”。有些事,他们宁愿选择相信。

今年下半年,高瑞安常去的保健品店组织了一次五天四夜的免费日韩邮轮游,前提是单人买足60瓶口服液(总额超过3.5万元)。为此,老高夫妻又花了7000多元追加了12瓶才得以参加。而据记者了解,类似的邮轮旅游花费,淡季价在2500元左右。

但高瑞安认为保健品店“有良心”,“把赚来的钱一部分用于公益事业”。

好一个“公益事业”,却发人反思。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杨锃副教授认为,相比严肃单调的社区文化中心,离菜场等生活场域更近的保健品店反而更吸引老人。老人们在那里可获得结识其他老人并实现社会交往的需求、通过参与活动并依靠努力获得某种肯定的需求,从而唤起重新进入社会生活的热情。复旦大学于海教授认为,老年人如果缺什么,来什么,耳根就软。老年人缺的是健康,也缺钱,所以保健和理财容易成为让老年人上钩的诱饵。更重要的问题是,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上当受骗,原因很多,例如信息来源少、知识陈旧、观念相对封闭,这些都是妨碍他们辨别力和判断力的弱点。于海特别强调,“骗人需要时间,被骗也需要时间,而老人有充分的时间。保健品的推销常常是以免费的健康咨询、健康演讲、保健品或器材试用为序幕,时间给了骗子发挥暗示和洗脑的机会”。
上海市律协社会公益和法律援助业务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张玉霞透露,上海市律协社会公益和法律援助业务研究委员会和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合作,普法宣传每年都在做,“每年老龄委讲座,我自己就要讲30多场。老龄委一年要到各个区县去讲近200场,能够提醒多少是多少”。

张玉霞告诉记者,老年人上当受骗后主要问题在于取证和执行难。P2P主要是执行难。因为就取证而言,这些公司都会和老年人签订书面协议,老年人的钱汇过去是有凭证的。如果理财公司是没有营业执照或动机就是要侵占权益财产的,可能构成刑事案件。可是罪名能成立,但老年人的钱要追回很困难。如果是民事案的话,也存在执行难,因为这类公司很多都是没有实业的“皮包公司”,无钱执行。保健品方面,虚假夸大宣传纯粹是销售员口头上的一个宣传,取证困难。如果能够举证,这种情况是可以要求退还的,可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让消保委协会介入。

专家认为,诈骗老年人一直都有,只是手段越来越高级,不像以前路上掉个假黄金什么的,现在开始用一些老年人不太理解的金融投资和一些感情渗透等。杨锃觉得,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社会生活的深层内容,就是其情感需求的实现。预防老人购买保健品上当,应当依靠社区营造的力量来达成。唯有丰富老人的社区生活,满足并切实应对老人的需求,才能杜绝类似事件的频发。▲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 在好搜搜索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
在必应搜索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在搜狗搜索老年人买保健品骗局背后:就为每天去店里聊天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