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高额返利利却难提 消费返利只是噱头?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1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临沂:高额返利利却难提 消费返利只是噱头?
“消费1000返600”,如此高额的消费返利,你是否动心了?记者近日调查却发现,以趣购网为代表的返利网站允诺的高额返利额度基本难以实现。消费者经历几个月的返利“蜜月期”后,就无法再提现,看上去很美的“返利”,与镜花水月几无差别。
如今张女士每天可收到0.14元的返利,然而由于可用积分达不到提现条件,这笔钱只是数字而已,根本无法提现。
如今,“消费返利”的概念很多人都不陌生了。11月21日,山东省临沂市民张女士向本报反映,自己之前曾加入过趣购网的“消费返利”,如今已经无法提现。
据张女士介绍,她是今年4月份加入趣购网“消费返利”大军的。“当时在一个店里购买汽车用品,商家告诉我他们正在搞一个活动,可消费返利,消费1000返600。”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听了商家介绍,感觉不复杂也挺划算,而且自己有购买汽车用品的需求,便消费了5000多元,参加了这个活动。
在店员的帮助下,张女士在网站注册了会员并绑定了银行卡。当天下午,张女士的趣购网会员账户上就收到了11块钱的返利。“第一次消费体验还挺好的。”张女士说,按照之前的介绍,返利会以先以积分的方式返到网站会员的账户上,之后会员再把积分“提现”转入银行卡。需要注意的是,每次“提现”数额必须是100或100的倍数。
过了一个月,张女士的账户上每天返利只有两三块钱,又过了一段时间每天只返几毛钱。现在,张女士每天只能收到0.14元的返利。只是少也罢了,张女士还发现,网站偷偷做手脚,使得返利无法提现。“今年7月27日,我看到积分已经攒到90多分了,很快就能达到100分符合‘提现’条件了,可当我第二天再次查看时,原来的积分被无故清零,又得重新攒起。”
到如今,张女士加入“消费返利”已经7个月了,总共“提现”了700元。虽然张女士并没有得到像之前承诺的那样买多少送多少的返利,但她并不打算维权,“毕竟我是买了东西,而且还是拿回了700块钱的返利,并不算亏。”张女士说,经过这一次,对于“消费返利”的噱头她不会“感冒”了。
记者拨打了“趣购购物商城”网站上提供的客服电话,但电话无人接听。
揭秘
单单亏本,咋就有底气“返利”?
专家:该模式资金链断裂是必然
“趣购购物商城”自称:两年内在全国20多个省市吸引了近7万商家加盟和数目不详的众多消费者携巨资参与,仅临沂地区就有4000多商家加盟。而网站宣称的“消费1000返600”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为何今年7月份开始,许多人就无法提现了呢?
按照网站宣称的办法,加盟商向趣购反馈有会员在店铺发生消费、并向趣购上交该笔消费金额的10%(以下简称“提成”),趣购向该会员返利:消费累计达到1000元的,最终可以收到600元的赠送。
对商家而言,将10%交给趣购网站,相当于借助趣购平台以九折优惠出售商品,只要量够大,利润还是划得来的;对消费者来说,通过趣购购物商城消费后,就能获得60%的返利,更是非常有诱惑力。
假如某位会员累计消费达到1000元,网站收到的是100元的商家“提成”,却要付出600元的返利,毫无疑问,这是一笔亏本买卖。
网站宣称,他们可以把每天全国联盟商家消费额的10%拿出一部分平均赠送给消费满1000元的会员、天天赠送、直到送够为止,剩余部分为平台运营费用和公司利润。
这种模式,说白了就是拿后来会员的消费来支付之前会员的返利。为了能让这个模式玩得久一些,“趣购购物商城”又给自己设下“两个保证,两个不保证”,即保证天天送,保证送够600,不保证每天送多少,不保证多长时间送完。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今年7月份开始,趣购购物商城已经不能提现,引起了很多会员的关注,外地甚至出现了会员和商家联合向法院起诉趣购商城的案例。
有专家指出,通过消费返利的方式,虽然吸引到一部分消费者,但网站所得到的资金远小于需要支出的资金。按照网站宣称的平均分配的方式,每人每天分到手的只能越来越少。但是,若返利太少,就不足以吸引他人继续消费注入资金,网站为了让自己更有吸引力,便不再采取原有的平均分配方式。于是,有些人能分到的返利就更少了,即便分到了也很难“提现”。
除此之外,该网站的业务员还有“做单”的行为。市民张先生在市区兰华永安汽车用品城经营一个商铺,采访中他表示自己曾和网站的业务员私下“做单”:不用消费者消费,直接将“消费额”的10%上交,就能返利60%给商家。这无疑增加了趣购的支出,加速了崩盘。
“一个项目如果没有实质性的资本运作,只是拿后面新投资的钱填补前面投资者的利润,小水口进池,大水口出池,水总有用完的时候。那么整个资金链总会有断掉的一天。”有专家指出。
律师:
法无明文禁止维权有些难度
记者了解到,若是身陷“消费返利”的局中,想要维权是有难度的。“消费者花钱的确买到了东西,而网站在制定返利条款时,通常会注明‘不承诺返还年限’及‘不承诺每次返还金额’的条款,用来规避责任。”沂蒙晚报特邀律师姜涛说。
“目前我国法律尚未明文规定禁止这种行为,但其本身是具有一定风险的,所以需要消费者提高警惕。”姜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