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六环内需求总量近200万辆 北京能容下多少共享单车?
来源:北京晚报
从地铁大望路站起,位于建国路辅路中央的京通快速路一路向东,从CBD通往通州、燕郊甚至大厂。临近下班时分,已经有上班族不断向八王坟东站移动,公交站候车区已经开始陆续排起队来。八王坟东站为枢纽车站,有多个同名站台,整个公交站区域长达百米,人行道有四米多宽。
但事实上,上班族们在人行道上行走颇为艰难:大量的共享单车摆放在人行道上,虽然摆放整齐,但依然占据了大量的通行空间,越来越多的人流只能在不足两米的通道中缓慢前进。今年3月份,八王坟东站被上千辆共享单车“围困”的照片引爆网络:适逢雨天,原本就拥挤的公交站区域被共享单车占去大半空间,导致人流车流通行困难。
不仅八王坟东站,北京几乎所有的公共交通区域尤其是枢纽站,都面临被共享单车围困的局面。作为“最后一公里”交通需求极大的大型市场,北京到底需要多少共享单车?而作为停放空间资源极其稀缺的大型城市,北京又能容得下多少共享单车?
算需求?
接驳公共交通+门到门
今年8月,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共享单车与电动自行车停放》课题研究,于近日完成“北京需要多少共享单车”的阶段性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共享单车需求主要来源于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接驳公共交通,包括接驳轨道交通与接驳地面公交两类;第二部分是完成门到门出行,以5公里以内的短距离为主。
接驳轨道交通方面,在共享单车出现前,地铁站点750米范围内的交通接驳比例,步行占75%,自行车占4%,公共交通约为15%,其他交通方式约6%。而据相关部门发布调查报告中显示,自共享单车出现后,约20%-30%左右的接驳轨道交通的出行依靠共享单车完成,替代了原来的黑摩的、部分地面公交、私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及步行。根据估算,共享单车每日承担接驳轨道交通的总量约为235万-352万次,按照每辆单车周转率为4次/日进行测算则每日接驳地铁约需要59万-88万辆共享单车。
类似地,通过共享单车接驳公共交通,每日约有21万辆的单车需求。
门对门出行方面,共享单车的出现改变了原来的交通方式。2014年北京市六环内5公里以内的短距离出行约为2448万次/日,其中,步行比例约为58%,自行车出行比例为15%,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分别为12.4%和11%。而根据《摩拜单车联合北京晚报权威发布的骑行大数据》中显示,自共享单车出现后,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呈现翻番的特征,每日约有367万次的出行通过共享单车完成,除以单车周转率,则需要共享单车约92万辆。
综上,从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角度出发,得出现状全日北京市六环内市民对于共享单车的需求总量约172万-201万辆。
测承载?
人行道+其他公共空间
共享单车主要停放在哪里?
按照摩拜单车与清华同衡规划院共同发布《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一辆共享单车需要2米×0.6米的停放空间。
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研究课题《北京市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规划》对北京市五环路以内的所有人行道通行条件进行了普查,以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不同等级的道路人行道最小宽度要求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测算后发现,在人行道上停放自行车后,五环内人行道宽度符合要求的道路总里程约625公里(双向),若考虑到由于树池、变电箱、机动车违章占用人行道停放等,实际能够用于自行车停放的道路长度仅约500公里(双向)。按照每辆车占用0.6米的宽度测算,则五环内人行道可容纳自行车约83万-104万辆。
考虑到道路隔离带、建筑前区、绿化空间也能承载共享单车,实际道路空间内的停放能力要大于以上的估算值。但同时,道路内除承载共享单车外,还停放私人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所以总体来说,停放共享单车空间非常紧张。
投放量?
枢纽地区单车过度投放
数据显示,共享单车在北京的投放量呈爆炸式的增长。据9月7日的最新数据,北京的共享单车已达到235万辆,且分布非常集中,因而带来很多停放问题。
那么,单车的投放是否存在一些不合理呢?北京晚报记者选取了三个不同类型的接驳点,在晚高峰前后时段进行了观察。
观察点一:地铁蒲黄榆站
特点:5号线与14号线换乘站,周围居民区较多,共享单车主要用作居民从家到地铁站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结论:投放量相对较低,不存在过量投放现象。早高峰时段聚在地铁站附近的共享单车到晚高峰后基本都已被骑回小区。
观察点二:地铁宋家庄站
特点:5号线、10号线、亦庄线换乘站,周围居民区较多,但同时有大量客流从此流向郊区。
结论:投放量相对较高,有一定程度的过量投放现象。早高峰时段聚在地铁站附近的共享单车到晚高峰后还有约1/3停留在原地。
观察点三:公交八王坟东站
特点:CBD至东部、燕郊、大厂的中转站,周围居民区较少,大部分客流在此短暂停留后流向郊区。
结论:投放量很高,过量投放严重。早高峰时段聚在地铁站附近的共享单车到晚高峰后大部分仍留在原地。
展未来?
需求量仍会增长停放空间需深挖
《共享单车与电动自行车停放》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指出,北京市正在积极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最新版的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30年城六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2%,其中轨道交通占比为60%的规划目标。
根据这一发展目标估算,2030年北京城六区地铁全日进出站客流约为1300万,按照共享单车承担30%的出行比例测算,约有390万次出行需共享单车完成,若单车周转率为4次/日,则每日约需要98万辆单车;地面公交客流量约为1033万,按照10%由共享单车完成接驳进行测算,有103万次需要共享单车完成,单车周转率为4次/日,则需要26万辆单车;合计中心城接驳公共交通出行约需要124万辆单车。
同时,如果按照未来城六区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12.6%的规划目标。若实现此规划目标,北京市每日约983万次的出行需要借助自行车完成。在共享单车出现前,2014年自行车交通承担481万次,则未来预期增长502万次出行需共享单车和私人自行车共同承担,若全部由共享单车承担,周转率达到4次/日,则需要再增加125万辆共享单车;若私人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各承担一半,则需要再增加63万辆共享单车。
综上,满足两部分需求,每日需要提供共享单车约187万-249万辆。可以预见,市民对共享单车的需求仍旧旺盛。
那么,如何为未来可能仍将增加的共享单车提供足够的停放空间呢?结合目前共享单车主要停放在人行道的现状,上述报告指出,远景年北京市规划道路网络将加强次干路及支路的建设,人行通行空间面积将扩充一倍,因此,人行道上可利用的停放自行车空间将扩大一倍,则人行道可承载自行车停车约166万-208万辆。即使这样,单靠人行道来提供共享单车停放空间仍旧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而挖掘更多的路外停车资源,合理规划停车地点,统筹安排自行车、共享单车、电动自行车的停放空间,是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记者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