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道”是宇宙万物的母亲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33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是宇宙万物的母亲
就象遗失他乡的孩子寻找生身父母一样,千百年来,人类对宇宙的诞生、生命的起源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观点,有认为宇宙万物是上帝创造的,有认为是自然演化而来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最早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述的是老子,他关于宇宙万物皆起源于“道”,有生于无的理论,与现代宇宙学有许多不谋而合之处,在历史的长河中沉寂两千多年后,重新被人们所认识,日益显现出耀眼的光芒。
在回答宇宙是怎样诞生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道学的根本问题时,老子明确指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道德经》第23章)有一种物质混然天成,在天地诞生之前就存在了,注意,老子这里说的是“物”,而不是上帝。同时还要把目光聚焦在“混”字上,它告诉人们,这个“先天地生”的物质与人们所感知到的轮廓鲜明、排列有序的物质不同,它不是一种构成,而是混成。也就是说,当时天地还没有分开,日月星辰尚未形成,没有飞鸟走兽、花木鱼虫,当然也没有人类,一切都混和在一起,“故混而为一”,(《道德经》第23章)亦即一种浑沌状态,这就是宇宙的母亲。“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道德经》第52章)这种混沌状态跟德国科学家海森伯所揭示的“原物质”非常相似,海森伯说:“三十年代的核物理告诉我们,应该把原子核看作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一种结构,这样我们终于认识到三种最重要的基本粒子,既质子、中子和电子,是一切物质的最终组成部分。可是后来的实验指出,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和前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粒子的差别,首先在于它们只能生存很短的时间,因为它们会很快发生放射性衰变,也就是说,转变成另一种粒子,这样,介子、超子被发现了,而且我们现在知道大约有三十种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海森伯把这三十种基本粒子称之为“原物质”,当然,海森伯的“原物质”并不完全等同于老子的“道”,但他们关于一种物质起源于另一种物质的思路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宇宙是生成而不是构成的,从而解决了传统的古希腊构成论思想给现代物理学造成的困境。
老子接着说,我不知道这种“物质”叫什么,勉强把它命名为“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道德经》第23章)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认为,“道”是这样的“玄之又玄”,(《道德经》第1章)“深不可识”, (《道德经》第15章)人类现有的知识尚不能穷尽它。因此,仅凭一个“道”字,不能涵盖其一切内容,即所谓“道可道,非恒道”,(《道德经》第1章)意思是说:“道”是可以认识的,但人们所认识的“道”是有限的,还不是那个博大精深、永恒自在的完整的“道”。
老子认为,这个“先天地生”的物质,也就是宇宙的母亲,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它的名字叫做“道”,是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的,是无法深究的。她没头没尾,没有光明也没有黑暗,神神秘秘,不可名状。即所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德经》第14章)
庄子在《南华经》一书中也有同样的论述:“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在一篇叫《庄子》的文章中说:“我研究基本粒子已有多年,而且至今已发现三十多种不同的基本粒子,每种基本粒子都带来某种谜一样的问题,当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不得不深入一步考虑这些粒子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更加可能的是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对应,它可能是(一种)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但事实上还未分化的某种东西。用所习用的话说,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种‘混沌’,正当我按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时,我想到了庄子的寓言。”
正因为“道”的这种特征,老子又把它定为“无”,“复归于无物” ,(《道德经》第23章)“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40章)因此,“无”就是“道”的本体,从而确立了道学的宇宙本体论。但这个“无”,不是人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没有”,它只是相对于宇宙形成后可感知的物质而言,因为天地没有分开,万物尚未形成,当然是无了。但无中却含有“有”,所以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惚惟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形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物质)。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精气);冥兮窈兮,真中有信(生命的信息)”。(《道德经》第21章)我们不妨用鸡蛋作比喻,对于一只活生生的小鸡而言,鸡蛋未孵化之前,无疑是处于一种“无”的状态,但我们不能否定鸡蛋的存在,因为它有蛋壳、蛋精和蛋黄,有小鸡的“象、物、精、信”在里面。人大葛荣晋教授说:“在现代宇宙学中,英国著名科学家霍金提出‘宇宙创生于无’的理论,最能体现老子的‘道’是有与无相统一的科学精神,如果说在老子那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一命题还是一个天才的猜想的话,那么,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则为这一天才猜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以上分析,我们基本看清了“道”的真实面目,它既不是人格化的上帝,也不是绝对精神,而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道”生万物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科学家们所梦寐以求的,老子把这一过程归纳成一个公式,那就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
老子认为,处于浑沌状态的“道”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周而复始的不停地运动,运动的结果,量变引起质变,也就是现代科学所揭示的发生宇宙大爆炸。俄罗斯科学家诺维科夫在《宇宙与黑洞》一书中写到:“实际上宇宙发生了大量的物理过程,150亿年前在大爆炸发生的时候,物质的密度极端地高,那时候的物理和现在看到的很不相同,这些过去的物理过程决定今日世界的状态,在很多事件中也包含出现生命的可能性。”可以这么说,人类今天所居住的蓝色星球,每天升起的哺育万物的太阳,晴朗的夜空那一轮充满神话传说的月亮以及满天星辰,都是这一次大爆炸的产物。诺维科夫又说:“现在知道宇宙膨胀(爆炸)的开始时间是150亿年前,地球不是由原始物质形成的,而是由恒星的核反应阶段而生成的物质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老子所揭示的“道生一。”
这个“一”是宇宙的原始状态,现代科技研究成果表明,宇宙开始的时候温度极其的高,大约在100亿度左右,然后经历漫长的冷却过程,并留下痕迹,诺维科夫说:“在宇宙膨胀过程中,物质温度在减少,辐射也因冷却而停止,然而温度在绝对温度20—30度范围内的电磁辐射直到今天应当仍然存在。”1978年,美国科学家彭其亚斯和威尔逊因发现电磁辐射从而证明宇宙膨胀开始是热的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由于宇宙是这样的热,地球上还没有生命,而且很不稳定,频繁发生地震、火山爆发,其喷发的大量的热气(阳气)与空中的冷气(阴气)相遇,阴阳交融,这就是“一生二”。
现代科学同时表明:阴阳交融的结果,产生水气,地球下了几个世纪的大雨,形成江河湖海,生命的最原始状态——有机物便在水中诞生,从水里到陆地,从简单到复杂,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庄子说:“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这就是“二生三”。
这个“三”,就是所有生命的最初形式,英国科学家在《生命起源的七条线索》一书中写到:“目前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均从一个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这种观点的可靠性不是由单一论证所确定,而是由生物学家的日常实验所证明。假如你能借助高倍放大镜来观察,你就会发现,地球上的生命实际上只有一种,所有有机物的中央系统均同一组微型部件,即由同样一种小分子构造而成。”
一旦生命形成,便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就是“三生万物”,这一过程是我们所熟悉的。
这就是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在科学技术和人类认知手段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所揭示的宇宙诞生和生命起源的原理,并与现代科学相互启发相互印证,不能不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