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区借助互联网创建“指尖上的医院”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6:40:00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建阳区借助互联网创建“指尖上的医院”
来源:闽北日报
建阳区借助互联网创建“指尖上的医院” 农村百姓在“家”即享优质健康服务
“现在病人有没有胸闷等其他症状?”
“我有点胸闷,感觉气喘不上来。”
……
“病人患的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
昨日,建阳区黄坑镇卫生院医师雷晓金、病人梁女士,与建阳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华锋,通过“云诊室”进行了视频对话。一番询问,再经过DR与数字化心电图机读取,吴医师为病人进行了精准看病。
农村患者“足不出乡”就能完成整个诊疗过程,而看病的医生是各个领域的一流专家。这样的乡镇医院是不是很令人期待?在建阳区,这个美梦已经成真。
分级诊疗是我国当前医改的核心内容,可基层卫生机构薄弱的医疗实力、紧缺的专业医疗人才、闲置的医疗设备都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掣肘。“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这个似乎简单的“老大难”问题,如今在建阳区有了新“解法”。
2015年,建阳区在全区11个乡镇卫生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了价值4300余万元的基础前沿设备,其中配置了13台的数字化X光机(即“DR”设备)及彩超和全自动生化仪,实现了基层医疗硬件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硬件上来了,但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乡镇卫生院普遍缺乏影像专业医师,基层影像诊断能力滞后,不仅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还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风险因素之一。为解决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这一核心问题,区卫计局提出构建医学影像诊断平台的设想。
去年初,医学影像诊断平台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全面铺开,形成了以乡镇(街道)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市、区级医院为中心,平台(北京)专家团队为支撑的三级诊断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全区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向上级医院(即建阳区第一医院和南平市第二医院)发出诊断请求后,30分钟内即可得到上级医院专家的诊断。据统计,一年多时间,DR医学影像远程会诊共计诊断20796例病例,报告平均响应时间为21分钟。
建阳区还把信息化医疗合作的模式延伸到区外。去年,建阳区第一医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搭建心血管远程会诊中心,全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均布设了数字化心电图机,患者的心电图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建阳第一医院心电图室和阜外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心血管病的远程诊断、治疗和咨询。从中心搭建以来,阜外专家共在建阳第一医院专用手术室实施造影、介入手术48例。与此同时,建阳第一医院还建成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开通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查房等多项功能。
在医学影像诊断平台、心电诊断平台、远程会诊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初见成效后,今年5月,建阳区卫计局进一步启动了“云诊室”,即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区域内的各级医院的信息壁垒,让基层与城区共享优质资源,解决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问题。现在,建阳区第一医院、南平市第二医院分别与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云诊室”打造了全区最强的“专家库”。
如今,建阳偏远乡村的病人,可以在当地卫生院,通过云诊室视频的方式,跟城里的名医、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专家们隔空为其会诊后按照分级诊疗程序或给予指导用药或给予绿色通道转院当面问诊。截止昨日,全区已成功开展远程会诊246例。
为了减轻基层群众负担,发挥医保基金支付功能,目前,建阳区成为远程会诊费的收费项目纳入了城乡居民医保支付范围的唯一试点县(区)。建阳区的农村群众的远程会诊费(含DR远程诊断),医保将给予报销70%的费用。
“乡镇‘互联网+医院’,被人们称之为指尖上的医院。借助互联网手段,传统医院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基层患者不用长途奔波,就可以享受‘远方专家的诊疗方案+本地医生的便捷服务’。 ‘智慧医疗’的创新尝试,使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实现了破题。进而,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为打破分级诊疗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基础。”建阳区卫计局局长许群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