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4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
        

    地处华北平原南端的豫东、皖北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平畴沃野。涡河蜿蜒流过,滋润着这片土地,也孕育着古代文明。作为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言道德五千余言”的老子,就诞生在这里。
关于老子的生地,历史上的记载颇不相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集解》引《地理志》云:“苦县属陈国”。《索引》云:“《地理志》苦县属陈国者,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按楚两次灭陈,第一次为陈哀公三十四年(公元前535年),五年后,陈复国。第二次为陈■ 公二十三年(公元前479年),是年,孔子病卒。老子和孔子是同时代人,老子之死当后于孔子(《史记》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所以在老子生前,苦县经历了属陈和属楚两个时代,《史记》云“楚苦县”,并不误。
《水经·阴沟水注》引东汉边韶《老子铭》云:“老子,楚相县人也。”郦道元解释说:“相县虚荒,今属苦。”《后汉书·郡国志·豫州陈国》:“苦,春秋时曰相,有濑乡。”注引《古史考》曰:“有曲仁里,老子里也。”由此可见,“苦”、“相”名虽不同,实为一地。苦县之名,历代屡有更易:东晋改为谷阳,唐改为真源、仙源,后复为真源,宋改卫真,元时并入鹿邑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十里,为太清宫镇。
厉乡,又名赖乡、濑乡,在今太清宫镇西北,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厉(赖)国都城。在考古发掘中,遗址东部有夯土墙,当为古城垣遗址。故城内有隐山,长宽各140余米,略成方形。山高出地面二米许,文化层厚达四米。陶片、蚌壳堆积甚多。既有石斧、骨针、蚌镰、红陶等仰韶文化遗存,也有属于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源于隐山东侧的一条小溪,南流穿过太清宫镇,折向东南,流入急三道河,名为厉(赖)乡沟。
老子祠庙太清宫分前宫和后宫两部分。前宫祀老子,后宫祀李母(老子之母)。
为老子立庙应不晚于汉代。《后汉书·桓帝纪》: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忄官 之苦县,祠老子”。同年十一月,又“遣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并令陈相边韶(孝先)撰碑。《水经·阴沟水注》说:“涡水又北迳老子庙东,庙前有二碑,在南门外。”其中之一,即边韶所撰之《老子铭碑》。欧阳修知亳州时,曾谒太清宫,辑录那里的碑文。他在《集古录》中说:“余自至亳,始得悉阅太清宫之碑。其佳者,皆入余《集古录》矣。《集古录》收有边韶所撰之《老子铭》,可见此碑北宋时犹存。因为唐朝皇帝与老子(李耳)同姓,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70年),“从吉善行之言,祖老子,特起宫阙如帝王居。”(光绪《鹿邑县志》)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二月,朝谒老子庙,建紫极宫和太清楼,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天宝二年(公元743年)正月,唐玄宗亲祀老子,改紫极宫为太清宫,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太清宫名称的由来。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唐玄宗又亲注《道德经》,颁布天下,并泐石于太极殿前,名为“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碑高3.7米,宽1.2米,厚0.36米,屃赑碑座,额题已佚。字为隶书,正面、背面各二十二行,满行五十一字。碑左右两侧为后人题咏。一千多年来,因风雨剥蚀,文多漫漶。
李母庙疑亦建于汉代。《水经·阴沟水注》说:“涡水之侧,又有李母庙。庙在老子庙北,庙前有李母冢,冢东有碑,是永兴元年(按为公元153年)谯令长沙王阜所立。”该碑早于边韶所撰之《老子铭碑》,今已不存。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册封老子母为先天太后,同时扩建李母庙为洞霄宫。太清、洞霄二宫相距一华里,中隔一河,河上有桥,名“会仙桥”。两宫占地720余亩,有古碑、石阙、九井、桧林。楼台亭阁,金碧辉煌,达于极盛。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火烧唐皇家祠庙,二宫皆毁于火。宋真宗赵恒好道,重建前后二宫,并于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朝谒太清宫,册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立《大宋重修太清宫碑》和《先天太后赞碑》。现存《先天太后赞碑》位于洞霄宫东南,高8米,宽2米,厚67公分。碑额二龙蟠伏,篆书“先天太后之赞”。两侧刻花草图案,下有龟趺。碑文楷书,盛赞李母降圣之德。碑文为真宗御制、御书并篆额,故称“三御碑”。
北宋末年,二宫毁于兵燹。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建太清宫,并将保护太清宫之诏令泐石,现刻石犹存。元末红巾军领袖韩林儿建都亳州,号“小明王”,拆毁太清宫,取其材建立宫殿。现存前宫之太极殿和后宫之洞霄宫,均为清代重建。虽初具规模,但无法恢复唐宋时旧观。
前宫太极殿是现存的太清宫主要建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上覆黄色琉璃瓦,屋脊上置宝瓶、兽头等饰物。檐下有斗拱,是宋代遗物。屋檩上有“明万历七年”字样。殿内柱础直径约为一米,雕刻精美,属于唐代遗物。殿前为平台,台前汉柏三株,仍生机昂然。平台两侧立一铁柱,光绪《鹿邑县志》云:“柱高七尺,围尺有八寸,旧志谓为唐时旧物。老子为柱下史,或因此附会为之。”因当地有老子赶山之说,故俗称之为“赶山鞭”。太极殿东侧有九井,俗称“九龙井”。《后汉书·郡国志·豫州陈国》注引伏滔《北征记》曰:“(苦县赖乡)有老子庙,庙有九井,水相通。”《水经·阴沟水注》说:“(老君)庙东院中,有九井”。传说,老子生,九龙吐水,以浴圣体。井已不存,残存的井口石圈,有九龙浮雕,为唐代遗物。
后宫主体建筑洞霄宫正殿犹存。本世纪七十年代,在宫院内出土石础两个,每个重达二吨,经鉴定为唐代遗物。
千余年来,不少骚人墨客,来此瞻仰拜谒,留下了妙句华章。西晋尚书牵秀游览太清宫,写下“深哉伯阳诞此灵”的诗句。笃信道教,并曾接受符箓的李白,朝谒太清宫时,写了一首五律:“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鸟迹深。流砂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安史之乱,太清宫遭到破坏(安史乱中,与许远共守睢阳之张巡,就是真源令。真源,即今太清宫)。从诗中写的荒凉景象看,李白来此,当在安史之乱以后。杜甫也曾写下《朝献太清宫赋》,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3年)献于皇帝。欧阳修在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知亳州时,多次朝谒太清宫,写了《太清出城马上口占》、《太清宫烧香》等许多诗篇。陆游也到过太清宫,他在《老学庵笔记》中写道:“亳州太清宫多桧树,桧花开时,蜜蜂飞集其间,不可胜数。作蜜极香,而味微带苦,谓之桧花蜜。”这与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诗中“蜂采桧花村落香”相合。
太清宫,它在一般地图上,不过是一个难以找到的小镇,但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却印上了古代哲人、皇帝和文士的足迹,孕育着我国的古代文明。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仙乡说太清——老子故里太清宫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