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48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
   
   原文: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上一章,谈到人的感官可能引起人的种种欲望,进而使人在修养中受到干扰,其实,还有一种欲望是来自于意识本身的,它的干扰要比那些感官引起的干扰更严重。佛陀把意与眼耳鼻舌身放在一个层次,是有道理的,意识本身会产生需要,也会产生欲望,比如说,人都好面子,要名声,俗话也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所以,各家各派也都把“名利色”作为修养的三个难关,一般来讲,名利色,如果作为正常需求,这不可怕,可怕的是贪名,贪利,贪色。贪利与贪色这两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还有生活条件和生理条件的限制,而贪名则无止境。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宠,是得宠的意思,辱,是受辱的意思,这句话是说,人们容易把得宠和受辱看得太重,对之诚惶诚恐,好像比自身得了大病还要严重,还要担心。这就是人们意识中的问题,心还是被名所牵,当然,名还是与利、色相连的,很多人为名,也是为利,也是为色。得宠是什么意思,就是有钱有势有权的人,看重你,委于你一官半职,或把很重要的工作、事务交给你,这你就得宠了。得宠后,地位也就有了,相应的俸禄也有了,要是在过去,你还可以娶上三妻四妾,比别人更多地享用女色,你还可以使婢差奴,生活过得优哉优哉。反之,你失宠了,这些比别人多享受到的待遇也就没有了。对一般人来说,谁能不在乎得宠与否。受辱,就是别人看不起你,甚至有意贬低你,欺负你,这样的日子,谁也没法过,谁不担心,谁不害怕。很多人,身上有些疾病还能忍受,但要是受了欺辱,那是要跟人拼命的。宠,也好,辱,也好,它都让人心神不安,心神不安,何以求道,所以修道之人,应该宠辱不惊,能正确对待名声问题,不要因别人喜好或评价,而改变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

当然,我不反对自然而来的名利色,一个人如果修养好,才干高,他做事成功的机会就大,久而久之,人们自然就会赋予他权力、地位,因为他做的事情符合大多数人的要求,所以人们就给他的名,给他利,这些都不是他贪求来的,也不是非法所得。这样的名,是名符其实的名,这样的利,是心安理得的利,他无需处于一种“宠辱若惊”的紧张之中。这里面就有一个天机:越是淡泊名利,可能越有名利;相反名利心太重,甚至利欲熏心,反而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什么叫宠辱若惊,其实上面已经讲到了。“宠为下”,宠为什么是下呢?宠是大人对小孩的喜欢,是君王对大臣的偏爱,受宠者始终存在地位低下的势态,宠人者总是高高在上,或者他们手中有权,或者是家里有钱,或者是地位比较高,受宠者总是居于下位,即使你得宠了,你也不能跟宠你的人平起平坐。做什么事,你都得按宠你的人的意思去办事。宠人者是不讲公平、不讲公正的,他讲的是谁跟他亲近,谁能帮他维护他的权力和地位,别的事情都是次要的。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是颤颤惊惊,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得之若惊。失宠,你也惊,因为你要是不得宠,就表明主人或上级不信任你,不重用你,你自己还以为自己挺有才,这种情况下,你的心也无法平静。这就是宠辱若惊的意思。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句话,应与上句联系起来读,即把宠(名利之得)与辱(名利之失)看得太重,得之以惊,失之亦惊,像患了大病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为名缰利索所累。如果淡泊名利,宠辱不惊,把名利思想从身体这个载体内却除,何患之有?人,如果有大病在身,身心必将倍受煎熬,痛苦难堪。但人为什么身体生病呢?是因为有身体的存在,所以有很多人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古人认为,人的躯体只是灵魂居住的一个壳子,人死后灵魂还存在,所以当没有躯体的时候,也就染不上疾病了。这句话并不是说什么事都要一死了之,这是错误的理解。你们都知道,我倡导的顺天而行,人尽天年,无身,不是我们的目的,人生在世应该享受到健康快乐,享受到本该有的寿命。我只是要说明,很多人连死都不怕,却没有正确面对宠辱的勇气和智慧。有些人受了点气就去自杀,还有些人受了点气而去杀人,他们既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他们因为意识里面存在着污染,所以做出不合道德、不合情理之事来。这句话,跟我前面说的“外其身而身存”的道理是一样的,并不是说真的不重视躯体,我们说修养要从修身开始,没有一个健康的躯体,也就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也不会有正常的情绪,这些都没有了,还谈什么修道?躯体出现毛病,往往也是人们太在乎身体,一心就在自己的身子上打转转,多做点事情怕身体累着了,少吃点饭,也怕自己不行了,与人接触,又害怕传染上别人的疾病,终日处于担心自己会失去生命的情绪中,殊不知,这种担心往往是造成早逝的直接原因。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去尊重天下苍生之人,就可以让他治理天下;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去善待天下苍生之人,则完全可以把天下托付于他。这里“贵以身”和“爱以身”的身,指的是生命的本体,是针对名利等身外之物而言的,那些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的人,他们从修身做起,既尊重和爱护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和爱惜他人的生命,把生命平等地看待,因而他们的理想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合符于道,如果让他们来治理社会,社会就能得到安定,人民就能安居乐业。他们为什么行?因为修养到了那种境界,他们做事,既不会被感官欲望所干扰,也不会被意识态度中的名利所迷惑,能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行事,能做到宠辱不惊,功成名遂身退。因而他们对众生、对社会都“无尤”。可是历史上有很多所谓的伟人、强人,他们往往过不了“名利”关,一旦他们拥有了绝对权威后,他们不再是以治理天下达到天下太平为目标了,他们的重点是要想方设法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威,他们会宠幸那些攀附于他们的人,提防那些有不同意见的人,他们要镇压那些反对他们的人,甚至他们动辄就杀人、草菅人命。他们不再尊重生命,不再平等待人,他们往往以敢闯地狱之勇夺得天下,随后自己又把天下变成人间地狱。如此,历史周而复始。

作为君王或领导来说,也不要动不动就施宠,更不能轻易侮辱臣民或下属。施宠,有时候是出于自己的偏好,有时候是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本身就是修养不够的表现。施宠的结果是:你的利益和地位相对地得到了保护,同时你的错误和缺点也更加张扬。这对整体平衡没有好处,就像爱吃肉的人,容易得“三高”(高脂肪、高血脂、高血压)一样,也像喜欢吃海鲜喝啤酒的人,容易得“痛风”病一样,这种不平衡,导致一些器官营养过剩而生病,而另一些器官因营养不良而生病。治理天下也一样,有了偏爱,有了私利,就会失去平衡,一旦失去平衡,就会造成肥的肥死、饿的饿死的局面。所以,作为一个君王或领导来说,要兼爱,不要偏爱;要讲公利,不要讲私利,这样才能让天下太平。同样,轻易施辱也不行,宠辱是分不开的,一部分受宠了,另一部分就是不受宠,可能还有一部分就要受辱,有宠有辱,就会有斗争,有斗争天下还能安定么?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三章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