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48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yǎn)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修道,能修到通古及今的人,并不多。古代相对来说要多一些,因为他们重视修道,而现代人主要以科学技术为主,所以在修道方面投入的精力少。但是,从广义的修养来说,科学家和工程师也是在修道,他们只是从另一条途径在修道,他们是借助于仪器设备在修,是通过逻辑推理的方式在修,他们借助于数学、物理、化学等手段在修,他们用科学的术语来描述世界,可以让更多的人来正确认识世界,并更多地利用科技发明、创造来为人类服务。在我国也一样,三皇五帝,他们既是修养很高的人,也是发明家、创造家。燧人氏,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发明了先天八卦,“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神农氏,可以说是农业的始祖,据西汉初年的古书《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说神农氏为了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他尝尽了百草,有一天尝到一种剧毒的断肠草,终于他的肠子断烂,为人民牺牲了生命。神农氏还教给人们通商交换:“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黄帝更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让妻子嫘祖教人们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人,都是修道有成的代表,但还有很多修道有成者,并没有多少文字记载。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代善修道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可以说他们可以通天彻地,能够掌握世界万物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发明创造,服务于人们,但对一般人来说,他们太深奥了,他们能做一般人做不得的事情,所以他们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为什么他们会深不可测,因为他们的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对事物有精细入微的了解。有人问我:那他们是不是万能的?古代圣人,他们为什么不发明飞机,不发明电脑?这话问得有水平,这牵涉到一个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问题。我们说即使是得道之人,他也要与当时社会相适应,他也只能做出与他当时社会相逢适应的事情来,而且他也是自然之中的一个分子,原本他跟我们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是因为他明道了、得道了,所以他比当时一般人要强,但他并不能代替别人生活,更不能代替后世万代的人生活,得道者本身并不是道。

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他是一个具有时代背景的人,不管他是否得道,他都得与当时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适应。套句马克思的话来说明这一道理,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是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其时代的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人伦道德等),决定了他的本质,进而也就决定了他的生活方式及生活内容。如果离开了这一点,恐怕就不能体现人的本质。不论你是修炼什么功法,或相信什么宗教,如果离开了当时的环境,不从生活中实实在在地修,妄图逃避生活,结果肯定是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你要打开的“道门”只能在你生活的这个时代,古人他们打开的“道门”也只能在他们那个时代,所以,你不能指望像古人一样去打开他们那个时代的“道门”,那道门你是够不着的。你只能通过学习,找到打开道门的方法,但你所要打开的“道门”,只能在你所在的时代。

所以,你们不能沉溺在经典中(包括我说的话),也不能唯经典是从,因为经典是古人打开“道门”的一个记录、记载,它本身并不是“道门”,更不是你要进入的那个“道门”,你的“道门”只能是在你的生活中。“道”,它始终存在,不仅古人生活在道中,今人也生活在道中,就是未来的人,他们一样生活在道中,但“道门”却只能是在自己所属的时代。丢开现实生活,去其它地方找“道门”,那真是没门!然而,生活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它是整个世界的事情,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更是你周围接触到的所有人的事情。所以,你要修行,要你现在生活的环境中来修。你们现在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得道就得到深山老林里去,就要逃避世俗的生活,前面我举的三皇五帝的一些例子,你们还看不出来吗?他们立足于生活,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这也是他们修道的真正的目的。说他们深不可识,不是说他们跟大家不是一类,他们跟大家外貌上并无多大区别,如果有区别,那也是健康长寿方面的区别。如果有这么一个得道者来到你身边,你也不一定认得出来。因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奥修说过,一个佛陀走到你身边,你会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但一个善于修道的人来到你身边,你是看不出来的,他的伟大存在于平凡之中,以至于你不知道他能奥妙玄通。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不可识,不是你不认得他是谁,或者是他脸上总是蒙着面纱似的,而是因为他微妙玄通,能根据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总是显得自然而然,没有让人感觉到突出或者奇特,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样,因此我们不好很确切地来描述他,只好勉强为之:他做事很谨慎,没有那种冲动式的果断,就像在冬天里踏着薄冰过河一样;他为人低调,没有那种高傲凌人之气势,好像很害怕周围邻居似的;他待人谦卑,没有那种以主人身份自居的神态,总是好像在别人家做客一样;他快乐的心情,很容易被唤起,就像春风将冰雪融化一样;他的品质敦厚纯朴,就像没有加工过美玉一样;他的心胸开阔,就像大川深谷一样;他的性格浑浑沌沌,跟什么样的人都能混在一起,好像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一样。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谁能让混浊在安静中漫漫澄清下来?谁能让安静不动的局面在运行中漫漫发动生机?道也!善为道者,不怕混浊,他自己能澄清自己,而且可以帮助他人澄清自己,这就是有道之人的功夫和勇气。当然,他也不满足于现状,当事态处于稳步不前时,他能有方法让事态产生新的生机,使事情向更好,更和谐的方向发展。这里需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有些修炼者,总怕接触一些所谓不好的东西,总在抱怨什么,或有意逃避什么,想躲到一个安静、没有人干扰的地方去修炼,这是非常错误的。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修到了所谓什么样的果位,那也不过镜中花,水中月,因为他没有了生活根基,因而也就没有了生命的根基,他经不起任何的风雨,可生命中风雨是不可能没有的,所以我反对脱离生活的修炼。当然,我也反对没有远大理想之人,他们在修炼中得到了一点东西就沾沾自喜,这些人往往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修炼的,一旦觉得自己有所成就,就停止不前了,再也没有进取之心了,所以佛陀不断地告诫他的弟子,要不断精进,不要做自了汉,要普度众生,这是千正万确的真理!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此道为何道?就是“浊能清”,“安能生”。为什么保此道者不欲盈呢?所谓盈是一种容器填满了东西的样子,而善于修道之人,并没有固定的样子,他们随遇而安,随遇而乐,随遇而成,他们把自己放在整个事态之中,与周围环境相和谐,而欲盈,本身就是一种自我观念,所以是与道不相符合的。正因为他们不想着满足于成为什么固定的样子,所以他们才能千变万化,才能像前面所说的,看上去像犹、豫、俨、涣、敦、旷、浑等样子,他们总是在重保有自我,但又永不满足,月月创新,日日创新。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十五章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