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二十二章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4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经之科学演绎》--第二十二章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曲则全,枉则直。”事物的特性与特征,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都有其相对性,都有其对立的一面,而且都会随着条件和环境的变化,与其对立面相互转化。这是一种整体性的平衡,是自然界的整体性规律。从宇宙大范围来说,能够保全而长久的物体,莫过于星球,星球几乎都是圆曲的,故此说曲则全。就是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万物,也是如此,千百年的风化,磨去了多少物体的棱棱角角。枉是弯曲的意思,弯曲往往可以让我们达到目的地,实现我们直接面对的目标。人们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但现实生活中往往是没有直道可走,如果不懂得回旋,不知道绕道而行,只能是死路一条。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低洼地里,才能积满水,枯木头前万象新。这些都是自然规律,都是辩证统一的,俗话不是也说吗:“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少的地方,有亏空的地方,才能再获得,多了反而混乱了,有像种庄稼一样,种得太密了,收成反而不好。这些自然规律,是应该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不论是在人与自然打交道时,还是在与人打交道时,都要遵循这些规律,而且我们要从这些自然现象中得到启示,懂得自然平衡的规律,调整自己的行为与心性,可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不能委曲求全,不愿意低头服从,不懂得谦虚低下,总是喜新厌旧,总是贪多不知足,这些恰恰都违反了自然之道,自己还以为自己正确有理,他们的问题在哪里?就是只看到事物的一面,喜欢事物的一面,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厌恶事物的另一面,他们不能做到两个方面的平衡。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圣人根据这些自然现象的启示,把整体性的平衡当作为人处事的方式和方法。“抱一”的一,指的是整体性,是一分为二及合二为一的一。因此,圣人,他们不自我表现,自我张扬,才能显露出他们的圣德;不自以为是,才显得他们高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别人才能真正认可你有功;不骄傲自大,别人才敬重你。这些都是不争的艺术,正是因为不争,天下人没有能与你相争的。争,往往只是站在事物的一方面,其实,自然总是平衡的,你得到某一方面,其实就失去了另一方面,而且事物往往是物极必反,过多地追求某一方面,最终可能会走向反面。曲这一词,现在用在音乐上,就可以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你们看看哪一个歌曲,音阶是一致的,哪一首音乐,节拍是一样的,只有不同的音阶和节拍相组合,才能产生出美妙的音乐,古人说的曲则全的道理,并不是假的,你们要正心诚意地实践它,参悟它。
事物一般都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人的个性中也有阳刚和阴柔两个方面,阳刚与阴柔是性格的两极,其中间状态有很多种,这两极之间的跨度越大,就说明这个人性格方面的适应性越好,阳刚与阴柔,是性格中都应该具备的,人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表现其阳刚的一面或阴柔的一面,如果总是处于它的某一端,性格就僵化了,就不能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对象,就会有磕磕碰碰。磕磕碰碰的事情多,既会受外伤,也会受内伤。所以,性格、个性的表现,应该是在两极之间随意变化,它是我们思想意识和行为修养的表现形式,我们不能就性格论性格,而应该把它纳入到当时的环境与具体情况中。但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把性格定在某个点上,或某个小范围内,不考虑具体事情的具体情况,坚持固守,结果往往是事情办不好,还不受人喜欢。我这么说,你们会说,我是在提倡圆滑,其实,这跟圆滑没有关系,这是为人处事的艺术,该表现刚强时,就表现出刚强;该表现柔弱时,就表现出柔弱,目的是把事情办好,既让自己高兴,也让别人高兴,在办好事情的同时,结下良好的人缘。通常人们说的圆滑,其目的,跟我说的情况不一样,圆滑的目的是推脱责任,不得罪人,见风使舵,从中坐收渔利。如果“圆滑”变成“圆融”,那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事的艺术。
也许你们会说,如果都像我说的那样,人也就无所谓性格与不性格了!可事实就是这样的,如果一个修养很好的人,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性格,他可以在两极之间随意变化,当然,如果两极之间距离太小,那就没有意义了,那只能说明,修养不到,如果修养到位,就能做到坚强如石,柔情似水。你们中也有人说,他性格耿直,说话直来直去;还有人说,他做人有骨气,从不低头,谁要说他,他都要讲个理,甚至是对着干,哪怕对象是他爹,他也在所不惜。不妨,我们来分析分析这两种情况。
我们先来说说性格耿直的情况。耿直一词的意思是:刚毅正直。这么看来,耿直一词大有褒义之意,所以,总有那么些人喜欢以性格耿直自居,并以此为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见到一些所谓性格“耿直”的人,他们确实刚毅,说话硬棒棒的,砸在人身上也不会有弹性,因而杀伤力很大,他们也确实正直,扔出去的话,像枪炮打出去的子弹一样,又直又快,而且准确度很高,因而命中率极高。这么一说,好像我是在描述一位杀手一样,这是不是有点太不正统了,甚至是太不正经了。在我看来,“耿直”一词的含义,现在,在一些人的理解中确实变了味。他们时时耿直,处处耿直,一直把自己打扮成一位掌握了真理的战士,不管是谁,他们都敢于开炮,六亲不认,话怎么难听就怎么说,毫不留情。他们不讲人与人打交道的常识与艺术,一般来说,做事情都要有一个步骤和程序,像演奏乐曲一样,有开场白,有序曲,有前奏,然后,再切中主题,最后到高潮,高潮后还得有个结尾,这是一首乐曲的全过程,其实,做事情也是如此。
我不反对耿直,但我反对偏执的耿直,反对病态的耿直。所谓偏执的耿直,就是不论什么事情,都是直来直去,不分对象,不分场合,不分时机。而所谓病态的耿直,就是专门喜欢挑他人的毛病,并以此显示比别人聪明,好像只有他自己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或不足,他们这些人,往往把自己打份成真理的执行者,所以他们无所畏惧,胆子特别大,不论你与他交情如何,说翻脸就翻脸。但我认为,不论你自己认为什么样性格好,说话办事总要以尊重他人为先,要讲理解,要讲宽容,要讲和谐。而那些所谓“耿直”的人,他们也有一大堆道理作为他们的价值支撑,所以他们往往“理直气壮”,“得理不饶人”。我们都知道,“理”是要为人服务的,所以我们做人做事都要讲合情合理,光讲“理”是不行的,而且“理”有大有小之分,小范围、低层次的道理,要服从全局和高层次的道理,可问题往往是,有些人只能看到那些小道理,而不知道大道理。所以,儒家就提出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大道理,如“忠孝仁义礼智信”,“温勤恭俭让”,“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些就是大理,也是大情,是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所以,我认为,我们做人做事,不是什么都直来直去好,还是要“以人为本”,把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大家和睦共处,共同发展放在做人做事的首位,要讲理解,要讲宽容,要讲谦让。做人做事,何必斤斤计较,让一步,也许会失去一些,但你争我夺,就一定是两败俱伤。如果今天你让出一点,也许明天就会有更多的回报,如果今天你多争得一点,也许明天就会失去更多,因为天地自有公道,社会自有公道。
我们再来说说,有骨气与不低头的性格。有骨气,在某些时候或某些场合是好事,特别是面对各种诱惑时,能保持自己的骨气,不低头不弯腰,这是正人君子之举。但很多人有骨气,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甚至不讲组织原则。你们也能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的现象:单位几个副手,有一个上去了,当了正职,其他几个不服气,就与正职开始争斗,副职之间也开始争斗,结果是单位事情做不好,争来争去,总要有人下去,否则,单位不被折腾黄了才怪。即使是哪个副职把正职弄下去了,他自己也不一定就能当上正职,因为他已经把自己搞臭了。所以,你们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要把领导送到更高的位置,你才有高升的机会。这是聪明之举。即使是当上了正职,你也要学会低头,尊重你原来的同级,他们在意的也就是个面子,你低下头来,并不等于你没有尊严,相反,你会更加受到他人的尊敬。就像大人与小孩子说话的时候,往往都会把身子低下来,为的是可以更好地跟小孩子交流,从而更好地亲近他,他还会说你好。这就是领导的艺术,你不仅仅要向原来的同级低头,而且要向更好地人低头,低下头了,你就可以了解更多的人,你就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心。可是我们很多人,不仅在单位、家庭里不低头,在同事、朋友间的聚会中也不低头,面子上要争老大,嘴里头不服人,使得单位、家庭和聚会气氛都很不好,最后,自己也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骨气,是该讲的时候必须讲,低头,也是该低的时候才低,人不能总是仰着头,但也不能总是低着头,如果不在屋檐下,你总低着头,那恐怕也是要驼背的。所以,我们从自然之中已经悟出了“抱一”的道理,就应该讲求平衡,不执着于事情的某一面。我这里讲“曲则全”,就是要告诉人们要懂得做人、做事的艺术,并不是空洞的废话,只有用诚心去体验,才能有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