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

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8:5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一直被视为帝王之学,国家主席习近平常常引用的古典名句。2014年3月,习主席在接受采访时提出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伊尹见汤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
    《道德经》第六十章中云:“治大国,若烹小鲜。”什么意思呢?直译很简单,治理大国就像煮小活鱼一样。但圣心高远,微言大义,难就难在怎么理解这句话了。古往今来对这句话的理解见仁见智,五花八门。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老子是告诫执政者,要遵从社会自然秩序,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动、胡乱折腾,否则国家就会出乱。如此阐释,大意基本不错。但总感觉意犹未尽,没有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思之再三,我认为这句话背后隐含者更深刻的经济、社会、政治命题。
    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典出:《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释义:圣人以民心为己心,不师心自用,无所厚薄。
    从孟子、管子再到老子,我们看到,积极入世的儒家、权谋机变的法家、崇尚无为的道家,在先秦时代虽然有诸多针尖麦芒之处,但在政治主张方面,有一点达成了共识:以民心向背为本。在这一篇中,老子描述中拥有至高境界的“圣人”,并不师心自用,而是以民心为己心。时下,许多引发政府与民众矛盾的举措,诸如上马环境污染项目、违规征地与拆迁、变卖国家资产等,其背后,要么是官员“拍脑袋”决策,要么是从一己私利、政绩出发,这就是以“己心”代替“民心”。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典出:《孟子·梁惠王上》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乎掌。
    释义:敬爱自己家的老人,也敬爱别的老人;呵护自己的孩子,也呵护别人的孩子:天下可以运转于手掌之上(喻非常容易)。
    孟子论述的核心,在于统治者要把“人之常情”推而广之、普惠民众。这样“治大国若烹小鲜”的举重若轻,核心也在于“与民同心”。实际上,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思维方式,也隐含着群众的观点:在做事的时候,干部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从群众需要什么、如何思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典出:《管子·牧民》
    原文: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习近平《之江新语·为民办实事成于务实》
    典出:《孟子·梁惠王下》
    原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善为国者,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摆脱贫困·给宁德地直机关领导干部的临别赠言》
    典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原文: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7、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2013年7月11日)
    典出:汉·王充《论衡》
    原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8、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30日)
    典出:清·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丞括》
    9、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习近平《之江新语·主仆关系不容颠倒》
    典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原文: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10、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
    典出:《史记·殷本纪》
    原文: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
    11、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习近平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月7日)
    典出: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原文:同引用
    12、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习近平在同菏泽市及各县区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1月27日)
    典出: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对联
    原文:同引用
    13、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2014年1月20日)
    典出:清·万斯大《周官辨非》
    原文:圣人之治天下,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1、“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也。”《道德经》四十六章
    总书记在2008年5月27日《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讲到第三种自省意识时引用。
    【原文节选】
    “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思想遗产。比如,‘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等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2、“吾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德经》六十七章
    2013年1月22日,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科学有效防治腐败把反腐倡廉引向深入》中讲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时引用。
    【原文节选】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古语曰“吾有三宝,其中曰俭。”
    3、“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六十章
    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引用。
    【原文节选】
    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
    4、“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二十九章
    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用。
    【原文节选】
    我们一定要牢记“圣人去奢”、“奢靡之始,危亡之渐”(欧阳修的名句)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
    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道德经》六十四章
    2014年3月27日《在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
    【原文节选】
    法国有一句谚语:“一点又一点,小鸟筑成巢。”中国也有一句古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法友谊是两国人民辛勤耕耘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要向这些为中法友好事业默默奉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2014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又一次引用。
    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其间,习主席在演讲、发言、会谈和署名文章中援引中华经典词句,向世人深刻阐述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意为:志同道合的人,不会因为山水阻隔而感到距离遥远。
    习主席在澳大利亚媒体发表题为《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中,用这句话阐明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两国紧紧连在一起,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语出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意为:要使树木长得高大,就一定要加固它的根基;要想使河水流得很远,就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习主席在澳大利亚媒体发表题为《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的署名文章中,用这句话强调中澳双方应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习主席为什么喜欢读《道德经》?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