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讲的琴养生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03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家讲的琴养生
道家关于人的生命之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少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四经》等宝典就是有力的佐证。在《庄子》中记载由皇帝王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回答是:"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行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后来有琴曲《崆峒问道》载明代《西麓堂琴谱》(1549年刊)中,这或许是最早纰漏于世见诸于文的养生之道。道家养生是建立在人的生命起源真谛极其与天地自然界本原系统之中。
琴亦名五弦琴、七弦琴,今称为古琴。上古时代就有琴了,相传是神农氏所制,也有说是伏羲氏所制。杨雄《琴清英》曰:"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禁淫辟,去邪欲,反天真者也。"《溪山琴况》(大还阁琴谱》)开篇就说:"稽古至圣,心通造化,德协神人。理一身之性情,理天下人之性情。于是制之为琴,其所首重者,和也。"这里说的稽古至圣,就是神农、伏羲、黄帝、尧、舜......。《神奇秘谱》开宗明义说:"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导政事,和六气,调玉烛。实天地之灵器,太古之神物。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
自古以来,国人尊琴为治世之圣器,修养之神物。这是由于唯独琴有天地远古之声,正如白居易诗曰:"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也唯独琴才堪称为大雅元音,而有别于娱乐场的一般音乐。孔夫子在《家语·辩乐》中作了一个极好的对比:"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惑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与体。"这就点明了琴之大雅元音的本原,是同道家养生之道息息相关的。又如《程一堂琴谱》所言:"君子抚琴涵养中和之气,籍以修身理性,当以道言。"
与此可见,琴是调心、修身、养生的道器。
道洽琴心
在古代,琴同道家养生就分不开了。《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即是道。又曰:"致虚,极也。守静,笃也。归根曰静。"道家崇尚清虚,无为,自然。可归结为一个"静"字。"大音希声"就是这个"静"。
抚琴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安静,进而调理人的性情,使之心态平衡,气息中和,豁达包容,亲和自然。可见,传统的弹琴、听琴。实际上是在作养生修炼。也许是不自觉的,但客观上已起到养生的效果。《黄帝内经》上说:"不治已病治未病。"琴使人入静,有助于聚精、会神、正气,正是治未病的养生道器。
道家的养生修炼就是修道。听起来,似乎玄。其实修炼就是修人生真谛之道,也称之修真。是以平常之心,作平常之举,一切皆合于自然,合乎道。抱守此道,可使人自身得到升华而得到成真,使人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而琴就是上古圣贤创造并指定要传给后世的一件道器。抚琴的过程可以使人的心智得到提升,通向一个合乎道的世界。由此可见,琴确实有助于修道养生。历来不少道人琴家把抚琴就看作是一种修道的一门功课。得道的琴人高士甚多,如战国时的涓子、琴高,汉代张道陵(人尊张天师)、刘向、孙登、陶弘景(茅山宗祖师),唐代元丹丘、胡紫阳、司马承祯(号白云子,善琴,作曲《坐忘忧》、《白云引》、《蓬莱操》等),宋元时梅复元、俞琰(号林屋老人、全阳子,噬琴成癖,精研《周易》)。汪元量(不愿留在大都作元帝琴师,南归出家修道)、冷前(号龙阳子,隐居吴山,精于《易》,善琴,著《仙琴声十六法》)等都是著名的道家琴人。明末徐青山晚年亦归山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