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经典养生】老子的养生观:若水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0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经典养生】老子的养生观:若水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美国《纽约时报》曾将反映老子思想的《老子》一书,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名作之首。可见该书不仅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典,同时,还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部著作全文约6000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却微言明大义,奠定了老子在哲学、社会学、王学,乃至养生学等方面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养生学究其主理而言,大致可分为食疗、健身和精神调理三大类。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的老子,毫无疑问,他比较注重精神养生,并围绕精神调理做了不少文章。他主张以智慧养生,以智慧灭绝烦恼,挣脱心灵的枷锁;主张以智慧制衡心理,重塑自我心境,从而实现韬光养晦、修养生息的目的。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从阐释人生法则和精神操练的角度,多次提到水。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并阐释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又说:“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此外,列举江海之实例予以说明。他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四段话,有些地方所指并非养生,而是用水在打比方“议政”。但这几段话,确实又为人们提供了最深刻、最完善的生存智慧。引申到养生学,则揭示出了好几个道理。
一是柔弱不弱。柔弱是重要的生存之道。老子认为,水是柔弱的,但攻坚之强,却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水的。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以柔克刚,水滴石穿。这说明水的柔弱不过是表象,其实,水下面所蕴藏的力量却是非常强大的。这种强大,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精神的真实写照。这是一方面。从另一个方面看,水常常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卑微地位,但这种不利地位正是委曲保全、弯曲直伸的重要途径。正如俗话所言,出头的辕子先烂。
二是柔软不软。老子认为,水是柔软的;水滋润万物,却甘处人人厌恶的地方,很接近于“道”。
所以,他主张人们养生要像水学习。要学习它与天地保持和谐。他阐释道:“人活着的时候肢体柔软,死后则僵直坚硬。草木活着的时候柔软脆弱,死后就干硬枯槁。所以说,坚硬的东西大都属于死亡一类,而柔软的东西大都属于生存一类。”这也使我想起了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有些人看上去病恹恹的,反而活得很长;有些人看上去身体好得不得了,不病则已,一病,有时却死得快。何也?强者逞强,弱者示弱。细说起来就是,弱者知道贵生,知道要给予生命足够的重视,知道不可为而不为,而强者自认为自己身体好,不得常道,肆意去做许多伤身害体的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哪有不过早死亡的呢?
三是静能养生。水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很平静的,比如湖泊、清溪。这种静,是一种顺乎自然的静。因此,老子说:“静胜躁……清静为天下正。”“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静是一种智慧,不浮不躁才是天下的正道。人要维持生命的运动,必须心静,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必须像婴儿般生机盎然,朝气蓬勃。只有保持初生的常态,以静应世,超然物外,才能长久。而一旦进入壮盛阶段,就会走向衰老。
四是无为有益。老子提出无为,是一种政治主张,是提倡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和谐精神。像水的状态。据《庄子·杂篇·庚桑楚》的记载,老子专门阐述了自己关于养生的主张。老聃在回答庚桑楚的学生南荣的提问时说:“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这里连续三个比喻,将无为的养生之道,发挥到了极致。但这仍不是养生的完美境界。老聃认为养生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这话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如果身体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一样顽强,内心如同烧焦的叶子的死灰一样平静,烈日炎炎不觉得热,冰雪皑皑不觉得冷,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灾祸不会至,福报不会来,福祸都没有,苦乐都不会感觉到了。”
可见,老子不仅是哲学、思想大家,而且也是养生大家。他在其著作(或后人的记载)中反复强调的养生见解,已为中国道家、儒家、医家、和大文学家所继承。像庄子、葛洪、孔子、孙思邈,苏东坡、白居易、陆游、李渔等都有这方面文字留传于世。因此,老子在养身学上的地位甚至可以这样说是中国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