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08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译:善于行走的人不会留下痕迹。善于说话的人不会留下瑕疵。善于计算的人不会需要算筹。善于关闭的人不用锁头别人却打不开。善于打结的人不用绳子别人却解不开。所以圣人经常善于救人,所以没有放弃的人。经常善于拯救其他的事物,所以没有抛弃的事物。这就叫做内藏的智慧。 所以善于做事的人是不善于做事的人的老师,不善于做事的人是善于做事的人存在的条件。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自己存在的条件,即使表面智巧,但其实是极其糊涂,这就是精妙的道理。
   自然是如此神奇的存在。尽管世间万物纷繁众多,但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绝妙之处。圣人无弃人,无弃物。换言之,世间无一人一物无任何值得善救之处。推而言之,每个人都具有别人不曾具备的长处,每个人都存在着独特的闪光点。
   “天生我才必有用”从自身的角度讲,是在告诉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明确人生的定位;而从另一个视角看,上天创造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才,只是体现的方面不同罢了。因此,我们着实应注重每个人的不可替代之才。孔子讲求有教无类,这似乎与老子的这一思想不谋而合。纵观当今教育,现状却与之相去甚远。优等生与差生的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中。一纸分数便依然决定了教师的区别对待,学生的殊途殊归。对于“差生”的放弃,对于“优等生”“有的放矢”的培养。殊不知,令多少奇才、怪才丧失了出彩人生的机会,更无需言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了。这难道不就是老子口中的“虽智大谜”么?
   心境若再提的高些,这是不是亦在启示我们要具有一颗博爱之心呢。“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救即为爱。爱一切人、爱一切物。实为超脱所有情感的博爱之境。试想,心存此等善念,人生又何来阴霾呢?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前半句无需多言,道理不言自明。为何说不善良的人是善良的人存在的条件呢?这还需回归无弃物的思想。众人皆有可取之处,因此善与不善的概念亦是相对存在的。换言之,这仅是某种“特定标准”下的善与不善。而并不意味着“善”对“不善”便可嗤之以鼻。标准不同,众人皆有为“善”之时。故而,众人皆可为师。
   为何圣人无常师,缘于圣人心存谦逊,并善于发现他人之贤,借鉴他人之妙法。因此,圣人才能通过不断学习的方式达到“圣益圣”的境界。而相比于圣人,愚人的做法则与之大相径庭了。他们自以为是,盛气凌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是他人不如自身之处。在愚人的心中,能为其师的人实乃少之又少。长此以往,又怎能不沦落到“愚亦愚”的地步呢?虚怀若谷是最大的智慧;自作聪明则是最大的愚蠢。
   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不止一次的提到,道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物。感受之多少源于修为之深浅。何谓独具慧眼?慧眼,即发现智慧的眼睛,发现道的眼睛。善道之人,必是善于利用其所处环境之中的一切事物来感道悟道的。修道之人,不仅以人为师,而且以物为师。待其可以天地间任一事物为师时,道即成矣。寻道之路甚远、甚难,寻道之人须倾毕生之力寻之觅之。而寻觅的并非深谷幽林中什么神秘的存在,而是那一颗慧心,那一双慧眼。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道德悟》连载——第二十七章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