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10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摘要:和谐社会是一种稳定的社会模式,存在于其中的万事万物相互依存,进而维持着平衡的状态。而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曾经对此状况有过一些论述,如何借助圣贤的智慧来为今天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将就这个问题阐述一下作者的浅显看法。

   关键词:《道德经》,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睦融洽的状态,在这样的社会中,无论是作为单个个体的人还是以集团形式存在的社会各阶层,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因而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模式。自古以来,圣人们对于这种理想的追求可谓是孜孜不倦,并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精神遗产,而《道德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书中,老子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他关于“和”的思想,本文将其大致归类为“人类——统治者——个体的人”三个层次,并在下面对其进行一一阐述。
    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合理的人与自然关系
    在《道德经》开篇第一章中,老子便用“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第一章)这么一句话来为其哲学定下了基调,作为最高的物质范畴,“道”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既可以被看作是万物之始即本源,也可以是整个世界的最根本的规律。那么,作为世界根本的道对于仅仅是万物之一的人类有着怎样的规定性呢?“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在老子的思想里,存在着这样一个由高到低的序列,道居于阶梯的顶端,依次向下为:天、地、人,而处于下阶的事物必须服从上阶的规律,因此,位于序列底部的人类不仅仅要遵守“地”,更要按照“天”、“道”的规律来办事,否则这个世界必将乱套。但是在过去几千年人类文明高速发展后的日子里,由于科技的高速发展,雄心万丈的我们向自然吹响了号角,天真的人类以为可以凭借自己手中的技术成为这个世界真正的主人,于是一系列在现在看来是不合理甚至疯狂的计划被付诸实施,而结果则是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人类再次低下了刚刚抬起的头。从此以后,我们重新学会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去发展,而这,恰恰是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前提。
    对于自然的规律,我们又需要知道些什么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在这里,“道”是作为本源的意思出现的,这跟古希腊哲学家们把水、火、气等看作是世界本源的想法是如出一辙的,不同的是,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阴阳两面的,二者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当它们达到一个彼此平衡的状态时,便孕育出所谓的和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常也。” (《道德经》·第二章),老子认为天下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因为有了美,丑才得以出现,并列举出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多对范畴,失去它们中的任何一面,作为整体的矛盾也将不复存在,就好比一张纸的正反两面,如果一个人因为只想要正面而去努力擦拭反面,那么唯一的结果只能是把纸捅破,抹杀反面的同时也失去了正面。因此,在对待矛盾时,最合理的做法就是保持其内外的平衡,使之达到“和谐”的状态,但是,如何去做呢?“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道,在于减损有余的而增加不足的,“高者抑之,下者举之,不足者补之。”(同上),通过维持万物间的平衡来达到自然和谐的状态,相比之下,人道则是恰恰相反,减损不足的来增加事奉有余的,在这里,老子又一次第告诫人们,面对自然的时候,千万不可用人类社会的习惯来行事,因为二者的规律是完全相反的。“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道德经》·第十六章),自然有它的规律及其本真的状态,人必须明白并尊重这些,把自身的发展纳入自然法则的框架下,努力维护外界的平衡状态,唯有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做到长久可持续,而这样的一种人与自然关系也恰恰正是老子所提倡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是必不可少的,就像老子所说的阴阳二气一样,在一定程度上,人和自然也是这样一个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此消彼长或者彼消此长都不是理想的状态,如何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人类应该考虑的问题,而维持平衡的关键则在于尊重自然,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办事,或许我们可以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但却永远无法驾驭或者是超越它,这些,老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告诉我们了。
    二、 “无为之事,不言之教”——理想的圣人之治
     构建社会的和谐,在老子那个年代更多的是属于统治者考虑的事情,所以老子在书中多是从为政者的角度去阐述应该如何做的,下面,我将从一些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为政者要使民心归附,最忌站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因为这样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而社会也必将动荡不安,对此,老子的建议是把人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甚至比统治者的地位还要高,用以下对上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子民,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这样做的好处是,虽然没有贵为人君的威严,但却能得到百姓的拥戴,最终使君民关系保持在一个融洽的状态下,即和谐。“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 (《道德经》·第三十章),自古以来,大部分的开国君王都是在马上得的天下,但他们明白不能以武治天下,因而在夺取政权后或施仁政,或修生养息,这些都属于道的治国理想,虽然强大的武力可以维持国家暂时的安宁,但却不会长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当人民对暴政忍无可忍的时候,死亡的威胁也不再具有震慑的威力,失民心者必将失天下。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道德经》·第六十章),在施政方面,治国跟烹小鱼是一样的,不能经常地翻覆,政令从制订到执行都应该非常地严谨,并且要保持政策的持续性,绝对不能朝令夕改,反复无常,否则,政府将失去人民的信任。
    人类发展到今天,作为单个个体的精英人物已经很难像在历史上那样发挥巨大的作用,所以社会的进步不能仅仅依靠为政者的努力,而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必将在以后的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除了当政者们的精心施政外,更需要人们的热心参与和积极努力,而也只有经过施政者和人民群众双方艰苦努力得来的和谐才可称之为真正的和谐。
    三、  “上善若水。”——如水一般地处世
    和谐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睦的、融洽的能够共存共荣的一种状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修养是十分重要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道德经》·第八章),老子认为,世界上最高的善应该是像水那样的,滋养万物而又不与之相争,处在卑洼之地而怡然自乐,这就是接近于道了,因为并不曾想过于人去争取什么,所以自然不会有所失去。这些在当下看来都是很不现实的,如今的社会非常地功利,人也都浮躁地很,梦想着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大有人在,究其原因,无非是当下的价值观出现了偏转,过往那种追寻“身体健康和心灵宁静”的人生哲学被纯粹的物欲至上所代替,原本作为生活手段的钱财反倒成了生活的目的,至此,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人自身,连带着整个社会也都被异化了,而物质上的富足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快乐,很多人终其一生追寻物质财富,可是在最后关头却发现“积到多时眼闭了”,对于这样的状况,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看得非常清楚。“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富贵、娇妻、儿孙这些人们执着追求的东西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当人得到这些的时候应当及时地抽身,达到老子所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历史上有名的谋士范蠡就是深谙此道之人,在帮助勾践匡扶国家之后,他急流勇退,不问政事,从此与西子泛舟西湖,不知羡煞了多少帮人,反观那些留在勾践身旁的复国功臣,下场则多是让人不忍,如若范蠡也像他们般不知进退,又岂能过上这神仙般的日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在老子看来,认识表象很容易,但想要了解本质却很难;胜过别人只能说明你有武力,而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称为真正的强者;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自然很容易得到满足;而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其人生必然是愉悦幸福的,而这些用在为人处世上也是非常地睿智:了解别人很容易,但想要了解自己却很难;一个人能够战胜别人并不能说明他就是个强者,真正的强者是那些不断挑战并战胜自己的人;懂得知足常乐的人生是轻快愉悦的,如果有太多的东西放不下注定是要烦恼一生的;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努力奋斗,而他这样做的目的又不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这样的人是非常值得尊敬的。“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对善良或者是不善良的人,我都善待他们,这样便可以得到善;对于守信或是不守信的人我都信任,这样便可得到信任。在今天的社会里,诚信善良这些优良品质显得是更加地珍贵,别说不善不信之人,就是对待有善有信之人,我们往往还不能善待他们,更何况那些不具备这些品质之人?道德诚信的缺失使人们之间多了层厚厚的隔阂,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唯有选择防备。老子所追求的大同社会和今天的和谐社会是非常相似的,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人类在以后的日子里必将超越今天这些所谓“合理”的东西,因为现存的就是终将要灭亡的,而我们也终将达到那种梦寐以求的和谐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浩大的工程,虽然此前并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老子对大同社会的追求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我们取其精华,采用那些对建设和谐社会最合时宜的思想便可,可能中间的过程会有些曲折,但最终的胜利必将是属于我们。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老子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借鉴意义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