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

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1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
    
  老子说:“我好静而民白正”,也就是说,只要当官的能够清静,民心自然安定。从古至今,犯下滔天大罪的不是老百姓,而是掌握国家权柄的人。其实,治国者不用去管百姓,管好自己就行,只要统治者自己能消停,不妄为,老百姓自然会安分守己,各安其业,并达到天下大治。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雄心勃勃,想让自己的统治延续到千秋万世。于是,他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大动作: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并在全国范围内修建驰道,使地方与中央的联系更加密切;为了禁锢百姓思想,“焚书坑儒”,废除百家之学,惟独崇尚法家,以吏为师;为了规范老百姓的行为,制定了严酷的刑法,强迫百姓服从国家意志。但是,这些轰轰烈烈的举措不但没能使大秦帝国千秋万世地延续下去,反而二世而亡,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短命王朝。
相反,汉承秦制,却没有重蹈秦朝短命而亡的覆辙,其原因在于,汉初的几代帝王并没有想到要做什么“千古一帝”,他们以“黄老”之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不干预百姓的生活,以安静代替妄动,天下得以太平。这一点,可以从汉文帝对待贾谊这件事上看出来。
汉文帝原是代王,周勃、陈平等人“除吕安刘”后,他被众大臣迎立为帝,是汉朝的第三代皇帝。汉文帝很推崇“黄老”之学,除了在教化百姓方面推行宽刑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外,在政治上也深得“黄老”之学的精髓,以静制动,对付那些不安分的诸侯藩王。
当时,有位天才少年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很善于写文章,立论新颖,见解独到,大有纵横捭阖,无可辩驳之气势。他的《治安策》和《过秦论》都是流传百代的传世名文,对后世影响很大。刚到二十岁,贾谊就被汉文帝征召为博士,不到一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这个人思想激进,才能杰出,身居高位后自然想有一番作为,汉文帝也采纳了他的不少意见,比如修改某些不合时宜的规章,改变秦朝旧法,分割诸侯封地等。但贾谊仍不满足,提出的建议越来越多,越来越激进,比如“削藩"等,就是要汉文帝采取足以震动天下的举措。如此一来,汉文帝就厌烦了贾谊那一套,逐渐疏远了他,不再听取他的意见,并把他调到长沙,出任长沙王太傅。一年多以后,汉文帝召回贾谊。贾谊以为皇上这么快就召回自己,肯定会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回到长安,前往宣室叩见汉文帝。出乎他意料的是,君臣见面后,汉文帝并没有问他这一年在长沙的情况,也不问他有什么治国良策,而是问他鬼神的原委,博学多才的贾谊讲述了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直到半夜时分,文帝听得十分入神,但就是不问治国之策。君臣二人的这次见面以谈鬼神开始,以谈鬼神结束。后来,唐朝诗人李商隐对此写诗为贾谊抱不平说:“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之意是说汉文帝这么大老远把贾谊召回来,不问治国之事,居然去问那些荒诞不经的鬼神之事。其实他哪里知道,汉文帝召贾谊回来,是因为想念他这位天才,问之以鬼神之事,是因为不想让他谈国事。因为贾谊那一套动作太大,不但此时的汉帝国承受不了这样的震动,贾谊本人也将会为此付出代价,后来晁错的遭遇就说明了这一切。
汉文帝始终没有采纳贾谊“削藩"的建议,避免了诸侯们因狗急跳墙而引发的天下震荡。他继续推行好静无事的休养政策,引导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百业兴旺,五谷丰登,中国历史进入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年代。
老子说“我无事而民白富”,也就是说,当官的只要不生事、不扰民,老百姓自然会富足。所以,不要搞什么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要不扰民,不加重老百姓的负担,老百姓自然能靠自己的劳动致富。
秦穆公死后,秦国经历了几代动乱,朝局动荡不安,直到秦献公继位,局势才有所好转。此时的秦国疲惫不堪,中原各国的会盟已经有好长时间不邀请秦国参加,秦国已经从大国的名册中被划掉。
为了恢复秦穆公时期的霸业,秦献公励精图治,发展军备,不断向中原各国挑战。但此举并没能让秦国富强起来,反而把秦国拖进了战争的深渊,几乎到了国无可用之兵,民无可食之粮的地步,秦国愈加贫弱,直到秦孝公继位,才改变了这一现状。
由此可见,要想国家富强,统治者就不要四处生事,四处生事只会劳民伤财,使国家陷入困境。
隋炀帝在位时,为了美化东都洛阳的街道,每到冬季就要用锦缎制作成花朵和树叶挂在树上。为了制作这些花朵和树叶,大批的农民没有时间从事粮食生产,生活陷入困境。一天,波斯国的使节前来觐见隋炀帝,炀帝为了向外国人炫耀大隋帝国的富庶,把迎接和宴请这位使节的排场搞得富丽堂皇,好像天朝大国有用不完的钱、吃不完的粮食一样。但波斯使节并没有被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所蒙蔽,在隋炀帝自鸣得意的时候,他反问道:“既然贵国如此富庶,那么贵国的街道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衣不遮体的乞丐呢?”
这位波斯使节说得很有道理。唐太宗说过:“君舟也,民水也”。君主代表国家,是船,老百姓是水,只有百姓富足,才能水涨船高,使国家富足。如果到处都是乞丐,皇宫里就算堆满了金银珠宝,又如何有底气去炫耀国富民强呢?
所以,要想百姓富足,当官的就不要无事找事,到处生事,正如老子所说,“我无事而民自富”。汉文帝深谙此理,所以他没有采纳贾谊的“削藩”建议,因为当时的汉王朝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天下诸侯对抗,既然如此,又何必主动去挑起事端,让天下百姓经受战乱,
流离失所呢?老百姓只要能安居乐业,就能为国家积累更多的财富,等到国家有了足够的实力,“削藩”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先让老百姓富足、国家富强起来。因此,汉文帝在位期间从不生事,也不妄为,即使是兴修水利这样的大事,他也会选择在农闲时节进行,不会因此而影响老百姓的播种、耕耘和收割,误了农时。此外,他还节俭自律,尽量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有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台,当他得知建造露台需要耗费百斤黄金时,就打消了建造的念头,因为百斤黄金是十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力。文帝在位十多年,几乎没有干什么大事,看起来无所事事,但盛世的大门却朝他打开,百姓丰衣足食,西汉帝国蒸蒸日上。
一个人吃撑了没事,可以躺着,可以散步,但不要没事找事,没事找事往往会出事。治理国家也是如此,老百姓都安居乐业,领导者就不要去干扰他们,更不要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而滥用民力,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只要不做这些不切实际的事,老百姓自然能靠自己的劳动奔小康,行进在致富的道路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我无事而民自富”。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自然无为篇之《好静无事、引导百姓》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