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中国投资网 > 焦点新闻 >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1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古人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肩负治国理世重任的统治者只有顺应天下民心,才能够凝聚人心,增强感召力,在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前提下,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正是基于这种思考,老子明确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亦即负有治国理世责任的统治者没有固定的意志,应当以天下百姓的意志作为意志。在老子看来,应当“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对于善良的,我善待他;不善良的,我也善待他,这样天下的人就都变得善良了。对于诚信的人,我信任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天下的人就都变得诚信了。统治者最终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天下百姓呢?老子说:“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第49章),也就是说,统治天下的圣人立身处世总是收敛自己的意欲,无私地帮助天下的人,使其心归于浑朴。百姓以自己的耳目专注于圣人,圣人使他们都回复到婴孩般纯洁天真的状态中。这是建立在“以百姓心为心”基础上的多么和谐动人的景象啊!为了促成这种景象,老子围绕“以百姓心为心”,告诫统治者,“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居官从政千万不要扰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不是用死亡去威胁百姓,而是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可贵;要先做人,后做事,“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以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不采用说教、指
令的手段去推行教化。凡此种种,对于当代领导者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公平、合理、阳光、高效的领导体制,通过勤政廉政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1.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影响深远的命题。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是没有私心的,他们以老百姓的心为心。
    很多身居高位的人认为老百姓就是一群不经事的人,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得干啥。这种看法是很危险的。唐太宗说过:“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即覆舟。”作为君王,如果深得民心,那么老百姓就是一汪平静的水,君主就可以像一叶扁舟风行水上,逍遥自在。可是如果君主看不起老百姓,不把老百姓当人看,让老百姓无法正常地生活,那么老百姓就不再是一汪平静的水,他们也会掀起冲天巨浪,把君主这叶扁舟掀翻,埋葬在水底。
    虽然,很多老百姓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们能以自己的淳朴与“道”契合,从而顺“道”而行,冬天该种大棚菜,他们不会去插秧苗种水稻;春天该播撒秧苗,他们绝不会去种小麦。拔苗助长的事那是古时候的人嘲笑宋国人的,并不代表老百姓。老百姓不会干蠢事,因为他们害?怕干蠢事,他们赔不起,他们只有那点家当。正因为如此,圣人非常相信他们,总是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干该干的事。
圣人不会执著于平常人所说的是非善恶标准,他们依照大道的德酒性,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体,不做任何的区别,一视同仁地对待百姓。对于善良的人,他会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人,他也会善待他们,在他这种善良的态度感召下,善良的人会一如既往地向善,不善良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弃恶扬善。这样,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整体向善了。同样,对于诚信的人,圣人会信任他;对于不诚信的人,圣人也会信任他。这样诚信的人会一如既往地诚信,不诚信的人因为得到了圣人信任,会对自己的不诚信行为感到惭愧,变得诚信起来。如果是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变得非常诚信了。
因此,作为统治者,作为管理社会风化的人,一定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相信所有的人都能积极向善,对那些因为一时糊涂而误入歧途的人,更应该相信他们,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只要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就会重新回到社会的大家庭里来。
    由此可见,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民心的得失是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可以把老子的治国之道,理解成赢得民心之道。居官为政如何才能赢得民心呢?老子说,只要抛弃自己的那颗私心,“以百姓心为心”,就能赢得民心,换句话说,就是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居官为政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但能造福一方,而且会青史留名。说到这一点,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事迹值得我们深切缅怀。
焦裕禄生前是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在他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而他本人也正患着严重的肝病。但他心里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以群众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以群众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一到兰考,他就决心带领广大群众战胜自然灾害,建设新兰考。
    他到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并亲随调查队去追寻风沙和洪水的走向,从黄河故道开始,越过县界、省界,一直追到沙落尘埃,水入河道方肯罢休。为此他经常在齐腰深的水里吃干粮,有时夜晚只能蹲在泥水里休息,他甚至禁止村干部在雨天给他派饭,他说:“雨天,群众缺柴少烧的,不吃啦!”就这样,他带领干部群众艰苦地同自然灾害作斗争。
    焦裕禄时刻关心着人民的疾苦。有一个冬天的黄昏,北风越刮越紧,雪也越下越大,他首先想到的是在这大风雪里,群众咋样?牲口咋样?于是,他要求办公室人员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保人保畜工作。第二天,天刚透亮,他就把同志们都叫起来,郑重地说:“同志们,你们看,这场雪越下越大,一定会给群众带来很多困难。在这大雪封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烤火,应该到群众中去。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的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说完,就率众迎着大风雪走了出去。
    这一天,他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串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看望了一对无依无靠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双目失明。他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上,问寒问暖。老大爷问他是谁?他深情地说:“我是你的儿子。”
    1964年春天,兰考人民的除“三害”斗争达到高潮,焦裕禄的肝病也到了严重关头。他时常肝痛,有时痛得厉害就用棍子顶住肝部。同志们劝他疗养,他说,“病是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欺侮你了。”地委的负责同志也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离不开!”地委给他请来一位有名的中医诊断,开了药方,因为药贵,他不肯买。他说:“灾区群众生活很困难,花这么多钱买药,我能够吃得下吗?”后来,由于病情恶化,他不得不住院治疗。当他处于病危时,县上不少同志都去郑州看望他,他总是不谈自己的病情,而问县里的工作情况。他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问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问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问老寒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等等。在弥留之际,他对副书记张钦礼说:“钦礼同志,现在有句话我不能不向你说了。你回去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地斗争下去。党相信我们,派我们去领导兰考人民,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那里是灾区,我死了,不要多花钱。我只有一个要求,请求组织上在我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器  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这就是焦裕禄,他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想着老百姓的疾苦,所以,老百姓也永远记着他,缅怀他。其实,要做一个好官并不难,只要多替老百姓想一想,按老百姓的意愿办事,老百姓自然会为他歌功颂德。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不是因为他们有一颗圣人的心,而是能够抛弃自己的那颗私心,“以百姓心为心”。只要心系百姓,谁都可以做一个好官。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在好搜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在必应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在搜狗搜索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圣人无心、以民为心》
>> 关于企业公告的相关资讯
推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