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以民为本、圣人之治》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1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以民为本篇之《以民为本、圣人之治》
在现代领导工作中,吸取老子民本思想精华,事事、处处、时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以一贯之地体现“以百姓心为心”,除了要有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提升外,还需要在领导理念上来一个大转变,亦即由以官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对领导者而言,它既是一种领导理念,又是一种领导艺术,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观,领导者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名利观,经济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发展才不会出现“两张皮”现象。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领导工作中去,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位、为本体来实施领导活动。
首先,更新思维方式,把以人为本作为领导工作的第一准则。思维方式是领导者素质最深层核心的因素,传承、反思、转换、更新是转变思维方式的基本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观,首先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习惯,积极更新思维方式,始终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领导工作的第一准则。
要把人作为逻辑起点。对领导者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领导工作的逻辑起点,切实遵循人的心理和思想发展的规律来开展工作。要按照认识发生原理来分析群众的思想问题,切实从主体需求、客观诱因、周期波动、个体差异等多方面来把握他们的思想变化,科学地开展工作。要根据群众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接受规律来制定素质培养目标,防止因争于求成而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标准。要依照群众的心理接受能力来组织开展工作,注意结合软硬权力,不能把群众看做被动的“加工品”。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不能片面地靠命令去强迫群众执行。
要把人作为第一资源。领导资源是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各种积极因素,包括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决定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把人作为领导工作的第一资源,把人的发展作为领导工作的第一要务,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此,要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用爱才的感情、容才的气魄、用才的胆略不拘一格选用人才,通过高素质的人才抓好工作。
要把人作为价值目标。人民群众的评判是领导者工作价值的仲裁者。坚持以人为本,就要把实现人的利益、促进人的发展作为领导工作的最终价值目标,评价工作成效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态度为重要尺度,切实把事业发展多少、人民群众受益多少作为评价工作成果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评价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其次,提升工作层次,把以人为本作为领导工作的重要标尺。在新时期,领导者坚持以人为本,关键是要搞好理念与实际的结合,按照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立工作新标准,创新领导方式方法,提高领导层次和水平,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要坚持科学规划长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谋划领导工作。要自觉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善于运用现代系统科学理念指导工作,努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速度适宜和效益质量兼顾的发展形态。要始终把功夫下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把发展摆在第一位,又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要在实现当前目标的同时夯实未来发展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潜力,保证可持续发展。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为民造福,从这个角度看,二者是紧密相关、互为因果的。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落实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中去。同时,要注重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坚决杜绝为盲目攀比、急功近利而制造“政绩”,甚至弄虚作假、劳民伤财的行为。
要创新领导方式方法。一方面,要突出人性化领导。注重人文关怀,对沟通感情、调整情绪、理顺关系、激发潜能极为重要,对推动发展、做好工作、提高效率、凝心聚力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因此,要注意换位思考,少公开指责人,多鼓励表扬人,对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要及时认真予以答复,做到富有人情味、充满亲切感。另一方面,要突出激情式领导。以人为本的领导是否有效,衡量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群众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潜能是否得以充分发挥。因此,要变单纯的强迫式领导为激情式领导,对群众的能力高看一眼,不指手画脚,不越俎代庖,同时积极采取激励措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热情和潜能。
再次,切实维护利益,要把以人为本作为领导工作的检验标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领导者必须正确看待、充分尊重群众的利益,尽可能地反映并实现他们正当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他们的切身利益作为领导工作的落脚点和检验标准。
要保障好物质需求。人的最基本需求是物质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是精神需求以及对自身发展、人生价值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在生活中体贴、关爱人民群众。要正确看待、努力满足他们的合法、合理、合情的物质需求,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他们的经济权益。
要保障好精神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维护群众的经济权益,对他们还要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精神上激励、工作上理解。要建立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保障他们应有的名誉、人身、人格权益。要坚持义、利的辩证统一,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确保他们的文化权益。
要保障好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还要以“发展人”为根本目的,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要把培养复合型干部、创新型人才作为领导者的第一责任。要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下属的个性追求,努力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学习、提高、发展和创新创造的条件,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和完善。要着眼于下属的岗位竞争、社会竞争需要,坚持从强化教。育和制度管理入手,大力抓好对下属的领导,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他们的才智,增强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在现代领导工作中体现“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本思想,除了在领导理念上实现由以官为本向以民为本的转变外,领导者还要提高做秘众工作的本领。尤其是身处基层的领导者,要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以民为本,必须学好必修课,练好基本功,主动接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真心帮助群众,努力掌握并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一要乐于做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是不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衡量领导者政治上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标志。有没有群众观点,有没有爱民情怀,判断的标准就是看领导者乐意不乐意与群众打交道,愿意不愿意做群众工作。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群众观念不强,宗旨意识不牢,对群众;缺乏感情,脱离群众、疏远群众,甚至漠视群众疾苦、伤害群众感情、损害群众利益。对此,务必明确,领导者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时刻注意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尊重群众的创造、集群众的智慧、凝聚群众的力量。二要敢于做群众工作。领导者与群众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特别是在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冲突时,往往都会涉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敢不敢与作为被领导者的群众接触,表面上看是一种工作方式问题,其实质反映的是领导者对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当前,基层工作中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交通工具发达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疏远了;通信手段先进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却变少了。一些领导干部总认为群众很难缠、很不好对付,不愿与群众为伍,不敢与群众接触,对群众能躲则躲、能避则避,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稍有不慎便激化矛盾,引火烧身,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于是,他们有的碰到问题绕着走,明哲保身,处于不作为状态;有的在矛盾和问题面前畏首畏尾,惊慌失措,结果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将小矛盾拖成大矛盾。作为领导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站得端、行得正,不逃避责任,不回避矛盾,敢于面对群众,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主劝与群众接触,认真向群众学习,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从而找到做好基层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解决基层矛盾和问题的答案。三要勤于做群众工作。为官之道,在于体恤民情;为政之要,在于解民之困。勤于深入群众,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困难问题,是对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勤政为民的起码要求。如今,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浮在机关,热衷于迎来送往,沉湎于接待应酬,忙碌于文山会海,对基层的情况一知半解,对群众的困难漠不关心,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结果脱离了群众,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领导者,必须切实转变作风,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迈开双脚,深入一线,全面开展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基层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四要善于做群众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党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法宝,更是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的根本要求。愿不愿做群众工作是思想问题,会不会做群众工作是能力问题。现在基层出现的很多矛盾和问题都是因为不会做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造成的。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对做群众工作虽然怀有热情,也确实很想把工作做好,但在实践中却束手无策、有心无力,总感觉老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有的领导干部不熟悉政策法规,处理矛盾和问题时犹豫不决,模棱两可,迟迟不能拿出处理办法,或者主观臆断,错误处理,导致有失公平,激化矛盾;有的领导干部不注意把握群众心理,不了解群众愿望,不熟悉群众语言,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引起群众的反感和抵触。为此,领导干部在处理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必须善于疏导群众情绪,把问题讲透、把道理说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群众提出的符合政策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要尽量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条件不允许、不成熟,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尽量给群众解释清楚;对不符合政策的,要尽量给群众讲清政策。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共同投身于实践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