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老子养生”贵柔不争篇之《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来源:当家网 日期:2022/9/19 14:49:11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疯狂的“老子养生”贵柔不争篇之《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也许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太不懂得“知强守弱”,总是处处以强者自居,处处出风头,结果每每吃亏。老子看不下去,于是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一定要知强守弱。他不仅这样告诫人们,而且还举了许多生动的例子,让人们明白这个道理。
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76章)。在老子看来,以坚强自居不好,人活着的时候,身体多么柔软,可是人死之后,四肢就变得僵硬了。不仅生死有强弱之别,而且老少也有强弱之别。你看婴儿坐在地上,可以啃到自己的脚趾头,随便摔了一跤,他不觉得疼,为什么?因为他的筋骨柔软。而成年人则不一样,成年人能啃到自己的脚趾头吗?做不到。成年人摔下去不疼吗?不可能。被摔成骨折的十有八九是成年人。人老了,就更不用说了,腰硬了,腿硬了,血管也硬了,四肢越来越无力了。所以,坚硬强大不是好兆头,还是柔弱一点好。
还有那树木,活着的时候枝条柔嫩,死了以后就枯槁了。湖边的杨柳,春天一来,春风吹拂,婀娜多姿,依依可人。可是那些已经枯死的杨柳,却了无生气,攀住枝条,轻轻一折就断了。
所以,太过坚硬强大,往往是衰败的征兆。一个人懂得知强守弱,才是明智之举。处处逞强,往往处处碰壁,最终碰得头破血流。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千万别小看柔弱,柔弱的身躯里往往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婴儿暂且不说,以蚯蚓为例,蚯蚓看似柔弱,可是蚯蚓的生命力是非常强的,一条蚯蚓被斩成两段,它还能动,还能活,原因就在于它至柔至弱,没有骨力。所以太过强硬往往象征着死亡,而至柔至弱往往象征着无限的生机。军队如果自恃强大,往往会给自己招来败亡的命运。拿破仑、希特勒的军队不是号称天下无敌吗?可是都惨败于莫斯科。日本皇军不是也号称天下无敌吗?结局怎么样?还不是一样的要举手投降吗?
所以,真正强大的人,从不显示自己的强大,他们会内敛锋芒,示人以弱。真正的武林高手,是不会随便出手亮出自己的绝活儿的,只有街头的小混混才天天在喊打喊杀,但他们能称得上高手吗?谁都知道爱汪汪大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一般都不叫。这叫内敛,这叫
引而不发,或者说叫引而待发,不发则已,一发就置对手于死地。
虽然“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78章),但老子并不失望,他仍然反复地告诫世人要恪守“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处世原则。这不是认死理,而是老子在洞悉世间万物的变化轨迹后,总结出的自然铁律,人们是否认同这一铁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违背了这一铁律,就要付出代价。
《易经·乾卦》中有这样的卦辞:“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说,“九五”是至尊的位置,如果龙飞过了“九五”,到了“上九”之位,必然会后悔,.因为阳刚之气已强盛到了极点,再向前发展,就会走向反面,它所面对的将是一片阴森恐怖的阴气。所以, 《易经·乾卦》的象辞说:“亢龙有悔,盈而不久也。”即龙到了“上九”这个位置,要想再保持自己的强盛已经不可能了,离灭亡的日子也不远了。
《易经》上的这一说法,与老子“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铁律有异曲同工之妙,万物都不能逞强,不能过分显示自己的强大,否则,灾难将不期而至。
石崇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但令他名留青史的不是他的文章,而是他的财富及因炫富而招来的杀身之祸。
史书记载,石崇富可敌国。为了炫耀自己的富有,他家的厕所都修得美轮美奂,里面有女仆侍立左右,给上厕所的客人更换衣服。有位官员到石崇家做客,席间入厕,刚进去就神色慌张地跑出来,原来,他看见里面的装饰如此富丽堂皇,又有侍女站立左右,还以为自己错进了石崇家的内室。
石崇不仅爱炫富,而且喜欢与人斗富。晋武帝的舅舅王恺也很富有,崇尚奢华,他家里用糖水洗锅(糖在当时可是奢侈品),石崇听说后,就吩咐自己的家人,从今以后做饭用蜡烛当柴火;听说王恺命人织了四十里的屏障迎接客人,石崇就命人造五十里的屏障迎客。几个回合下来,王恺处于下风。晋武帝见舅舅输了面子,便在暗地里帮助王恺。有一次,晋武帝送给王恺一株三尺高的珊瑚树,王恺等石崇来到自己的家里,故意将珊瑚树拿出来欣赏,石崇顺手用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痛不已,不想石崇却说:“我家有的是这样的珊瑚树,改天你派人到我家来取便是。”听了此话,王恺顿觉灰头土脸,自愧弗如。
石崇虽然在炫富斗富中找到了快感,但也因此为自己种下了祸根。他和权臣贾谧关系密切,贾谧事败,他被牵连免职。但被免职后的石崇仍不悔改,仗着自己富甲天下,得罪了权臣孙秀。孙秀在执掌朝政的赵王司马伦面前说了石崇不少坏话,石崇因此被杀。
在走上刑场时,石崇感叹道:“这些人不过是贪图我的家财罢了!”押解他的人说:“既然你知道是财富害了你,那你为什么不早点把家财散尽呢?”石崇无言以对。
石崇临死前与差役的这段对话,说明他的死是咎由自取。拥有财富是件好事,但必须善待财富,用它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不是拿去炫富逞强。古人有“财不外露”的说法,越是有钱,越不要四处炫耀自己有钱。试想,王恺在晋武帝的帮助下都无法在财力上与石崇抗衡,这说明石崇是名副其实的富可敌国。当一个人的财富多到可以影响国家经济稳定的时候,即使那些贪财之辈不对他眼红,国家的当权者也会想办法收拾他,用现在的话来说,这叫“反垄断”。石崇不明此理,倚富逞强,不仅得罪了权臣,也得罪了皇帝和赵王司马伦这样的执掌朝政者,不被处死,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故作刚强,不要恃强撒气,即使非常强大,也要内敛几分。只有不夸耀自己的强大,才能保持强大。从古至今,恃强凌弱都不是强大的标志,而是衰败的开始。因此,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对手,不要欺负对手的柔弱,那些太极高手看起来都非常柔弱,但他们常在不经意间把对方强大化于无形之中,一阵推拿挪捋后,只需轻轻一送,就可以让对方倒地爬不起来。
同样道理,军队强大了会穷兵黩武,招致灭亡的命运;树木粗壮挺拔了可做栋梁之材,会招致被砍伐的危险。可见,逞强是取咎之道,守弱是自存之本。真正的强大不是自恃其强,而是“守柔日强”。大道柔弱,却给天地万物孕育了无限的希望。当人们看到新月时,心情会非常舒畅,因为它会一天天变得圆满,给人以希望感;而看到金光灿灿的满月时,虽然赏心悦目,但只要想到它将一天天残缺,心里就会涌起莫名的悲哀。其实,人生际遇也恰如这月亮的阴晴圆缺,可怕的不是人们缺少什么,而是原本什么都不缺,却眼睁睁看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一天天地减少,直到荡然无存。所以,高明的处世者做事不求圆满,做人不逾分寸。
凡事留点遗憾,不是坏事,一旦超过了某个规定的尺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逞强是取咎之道,守弱是自存之本。逞强,意味着强大到了极点,物极必反,等待人们的必将是衰亡的结局;守弱,说明还不够强大,由弱到强,还有很多待提升的空间,只要假以时日,伺机而动,就能以弱胜强。
战国初期,各国大兴变法,魏国任用吴起变法,率先强大起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了魏惠王时,国力空前强大。它首先使三晋中的韩、赵两国宾服,使其成为自己的盟友;又出兵秦国,占领河西之地,迫使秦国交出通向中原的门户函谷关;又利用军事和外交手段威慑齐、楚两个大国,使其不敢加兵于魏。此时的魏国兵强马壮,带甲数十万,魏都安邑富足,可比齐国临淄。好大喜功的魏惠王在同样好大喜功的庞涓等人怂恿下,自恃强大,穷兵黩武,摆出一副宰割天下的架势。殊不知,衰亡的种子也因此而埋下。
翻开当时的地图就会发现,魏国正好居于中原腹地,西有秦国,北有韩、赵、燕,东与齐国和江淮诸小国相接,南面又是幅员辽阔的楚国。魏国处在这样一个不利的环境中,不知守柔示弱,却仗着自己一时强大,四处树敌,哪能不陷于四面受敌、四面受困的窘境中。偏偏魏惠王又是个志大才疏的人,他刚愎白用,不听公叔痤之言,放走了卫鞅(即商鞅),重用有名无实的公子印和傲慢轻敌的庞涓。魏国出兵江淮流域,意欲兼并依附于齐、楚两大国的东方小国,这严重触犯了齐、楚两国的利益,引起了两国的强烈不满。不久,魏国又先后
加兵于韩、赵,几乎灭亡了两国,两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大将田忌、军师孙膑率军伐魏,先后大败魏军于桂陵和马陵,魏国大将庞涓战死,公子申被俘。在魏国争霸中原的战争陷入泥潭时,悄然崛起的秦国又发兵攻魏,秦军俘获了公子印,夺回被魏国占据的河西、函谷关,兵锋直指魏都安邑。至此,魏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为了苟延残喘,魏王不得不割让大片领土,并把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以求各国罢兵。从此,魏国失去了大国地位,一蹶不振
魏国的悲剧在于它白恃其强,不审时度势,穷兵黩武,犯了“兵强则灭”的大忌。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强大者往往会因为自恃强大而遭人嫉恨。其实,真正的强大不是白恃其强,而是“守柔曰强”。美国多么强大,却陷在小小的越南、.伊拉克战场不能自拔,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教训,我们千万不要逞强使气。可见,凡事适可而止,往往皆大欢喜,凡事贪求无度,常常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