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455件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览向社会公众开放
浏览次数:
点赞数:
收藏数:
关注数:
【赞一个】 【收藏】 【关注】 【举报】 【我要收藏】
云南455件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览向社会公众开放
中工网
艺术创作为人工智能积累素材、输入创作模式——(引题)
云南455件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览向社会公众开放(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黎浩
5月30日,“昌美逐真——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4届毕业作品展”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湖畔袁晓岑美术馆举行,455件毕业生优秀作品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院院长周昌新表示,毕业作品展面向社会,不仅希望各界人士能够来检验教学成果,也希望学生创作的作品能够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美化人的作用,让艺术作品更有意义。
据了解,此次毕业作品展包括绘画作品338件、书法作品7件,设计作品110件。这些作品涵盖了本科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瓷画五个专业方向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以及研究生书法、中国画、油画、瓷画四个美术专业和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四个设计专业,艺术门类齐全,作品琳琅满目。
记者采访发现,此次展览紧跟数字媒体艺术前沿的最新技术,有很多对象感很强的一些创意的构思,还有新技术应用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
“我们研究了ChatGPT在数字媒体创新中的应用、裸眼3D广告的最新应用场景、全息投影如何形成新型伴手礼等,学生的作品不仅有游戏互动感很强的动画书,还有一些文博文旅的最新应用场景,以及720°沉浸式的虚拟增强现实的场景开发。”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数字艺术研究所所长王丹彦说。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数字艺术学科带头人肖永亮告诉记者,学生的作品逐渐在向人工智能转型,以期望今后人工智能给未来的创作带来便利和高效,这需要大批专业的、有艺术天分的人去积累一些素材,为人工智能输入原生的数据、输入创作模式,这样才能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艺术领域里面,学生的创作和探索能够不断的丰富人工智能的一个内涵,也在为人工智能打下基础,助推人工智能的发展。”肖永亮说,此次展览的作品在艺术数字领域涉及数字影像、游戏交互、沉浸式体验等,学生都各自做了一些探索。
云南大学昌新国际艺术学院2021级研究生王云碧砚带来了《漫研细嚼联》的书法作品,内容为安徽古书院一副楹联:“漫研竹露裁唐句,细梅花读汉书。”她告诉记者,作品以清人书家金农的漆书作为风格,在结字方面掺入了篆书意味,增加作品的丰富变化,以雅致追求古韵。
王云碧砚认为,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书法艺术这种非标准字体的识别难度,同时人工智能的大数据算法也使众多书法资源进行了有效整理与分析,包括当代的书法创作都可作为人工智能的学习素材库。
“不过,书法作为一项中国传统艺术,人作为艺术创作的主导,拥有微妙、丰富的情绪变化,进而展现在作品中使之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人工智能难以替代人的情感表述,书法内在蕴含的创作主体性、作品生命力与气韵等等也是人工智能较难呈现的,因此我们的书法学习方向离不开古代先贤的经典作品,应当利用好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条件,与古为徒,入古而出新。”王云碧砚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